】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串串房”亂象調查
http://www.crntt.hk   2025-07-17 17:27:38
 
  這類租房人群往往對裝修質量、材料環保性等缺乏專業判斷,最終成為“串串房”的受害者。

  在某社交平台“我們在租房生活”小組中,許多組員曬出自己遭遇“串串房”的經歷,更多人上傳可疑房源照片,尋求網友幫助“鑒房”,試圖避開這些裝修陷阱。

  業內人士表示,其實“串串房”是可以辨別的:租房前,可以詢問鄰居房屋的裝修時間,瞭解是否近期有過裝修或維修;屋內看似嶄新的家具也可能會散發甲醛,這些問題通常在3到6個月內爆發。但由於信息不對稱,許多年輕租客對“串串房”依然知之甚少。

  “串串房”糾紛為何頻頻出現?

  餘嘉依律師處理的租賃糾紛案件超過300起,其中近80起與“串串房”和“甲醛房”相關。在某社交平台上,關於“串串房”的話題已有1.3億次瀏覽和近70萬次討論。儘管此類問題房源頻繁被曝光,但為何依然在市場上存在且有一定市場呢?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租客維權成本高,而房東或中介的違約成本卻偏低。

  對租客而言,想要證明房屋存在甲醛超標等空氣質量問題,僅依靠市售的試紙或檢測儀器,往往難以被采信。

  在coco的維權過程中,她主張房東退還所有押金。coco回憶道,最初房東看到她出示的試紙和儀器檢測結果後仍然態度強硬,甚至表示“報警也沒用”。後來coco通過社交媒體“學習”了維權話術,引用相關法律條款並表示會向“12315”投訴平台維權,房東的態度才開始轉變。最終,房東同意退還三分之二的押金。

  一些維權“指南”建議租客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正式的房屋檢測報告,作為後續協商、投訴或訴訟的關鍵證據。然而,在檢測環節中,租客仍然可能會遇到一些陷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