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據大公網報導,中國人民銀行(下稱,人行)今日(7月7日)下午發布數據稱,截至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報33174.22億元(美元,下同),較5月末增長約0.98%或321.67億元,連續六個月環比增長,連續十九個月站穩3.2萬億元關口。國家外管局介紹,受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經濟增長前景等因素影響,上月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帶動外儲規模繼續增長。分析稱,下半年美國經濟和美元指數料續趨弱,加之中國經濟的持續平穩恢復,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外部貶值壓力已基本紓緩,未來中國外儲規模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留意到,市場對美國財政紀律、貨幣政策中立性,以及美元“政治工具化”傾向憂慮的升溫,令美元信用繼續受損,加之“去美元化”趨勢的加速,6月美元指數跌穿97關口至96.7,為2022年以來新低,歐元、英鎊兌美元單月分別累升3.89%和2.1%。當月,美國經濟走弱跡象愈發明顯,加之通脹掣肘的削弱,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時點臨近,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行17個基點至4.24%。此外,中美貿易關係的緩和、中東局勢的降溫,及美聯儲降息預期對市場情緒的短期助推,帶動6月美股上漲4.96%。總體看,非美元貨幣升值,債券、股票等全球資產價格的上漲,對中國外儲帶來有力支撐。
中國連續八個月購金
人行數據還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黃金儲備規模為7390萬盎司,較5月末7383萬盎司的儲備規模增長7萬盎司,已連續八個月在儲備資產中增加黃金倉位。<
值得一提的是,人行持續購金行為並不令人意外。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今年3至5月期間對全球75家央行開展調研,結果顯示,剔除計劃減持黃金的央行後,三分之一的受訪央行計劃未來1至2年內繼續增持黃金,該比例錄至少5年以來最高。
在全球貿易分裂、地緣政治動蕩背景下,全球央行儲備機構正計劃從美元轉向黃金。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投資總監及亞太區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認為,黃金仍是對衝地緣政治風險的有效工具,且金價亦受到美元走軟、實際利率下行,以及各國央行和市場投資需求上升的進一步支撐,“我們繼續看好黃金,基準情景下今年底金價有望升見每盎司3500元,風險情景下金價或上探至每盎司3800元”。nextpage>
人民幣下半年料續偏強
展望後市,國家外管局強調,中國經濟持續穩健增長,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有利於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提醒,當前美國正處在經濟強弱換擋期,加之美國財政面臨的空前困境期、美元的周期性下行期,以及美聯儲政策所處的降息周期等,下半年美元指數大概率會在100關口下方運行,人民幣、歐元、日元等主要非美元貨幣兌美元料相對較強。他相信,為穩定市場預期,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下半年有必要及時動用匯率調節工具,確保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升值期,貨幣政策存在一定的降息窗口期,建議人行本季降息0.2個百分點”。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望延續平穩雙向波動格局。”溫彬認為,在美國與非美國家經濟差距趨勢性收斂,以及美元信用因關稅政策和債務問題明顯受損背景下,美元指數大概率延續震蕩偏弱勢,人民幣面臨的外部貶值壓力基本得到紓解。此外,上半年中國經濟總需求的修復較為溫和,針對物價低位運行、居民信貸需求偏弱等問題,宏觀政策待進一步發力顯效。金融監管部門持續強調“防範匯率超調”風險,預計人行更看重人民幣匯率的平穩,本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概率在7.1至7.2區間雙向平穩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