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吉安市峽江縣贛中現代物流園快遞分撥中心,工作人員正分揀包裹。(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
|
甘肅隴南市兩當縣金洞鄉袁家溝村,電商主播(右)正與農戶直播推介玫瑰花。(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圍繞提升消費能力、創造有效需求、增強消費意願等,部署一系列重要舉措,推動實現投資效益提高和消費擴容升級的良性互促。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在政策推動和市場引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和相關企業通過創新實踐形成合力,加速釋放消費潛力。如何進一步改善條件提升消費能力,創新場景培育消費熱點,綜合施策激發消費動能?近日,記者在各地探訪消費市場,走訪不同居民家庭,感受消費新動能新活力。
好政策增收減負——腰包鼓起來,消費底氣足
“3,2,1,上鏈接。”近日,在江西宜黃縣圳口鄉電商直播基地裡,洪德進的紅薯粉絲銷售火爆。看著後台跳動的訂單數,這名80後主播難掩興奮:“去年這會兒,粉絲還堆在老鄉家裡發愁呢!”
作為土生土長的圳口鄉人,洪德進曾目睹家鄉的優質農產品因銷路不暢而滯銷。改變始於宜黃縣實施的“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政府不僅在鄉裡建起直播基地,還組織“鄉村幹部+青年志願者”參加電商培訓。“第一堂課教選品構圖,第二周學習實操直播。”洪德進回憶,首批培訓的20名學員中,已有5人成為“帶貨能手”,他自己每月直播收入穩定在8000元以上。
政策的“組合拳”還在持續發力:政府牽線搭橋,讓圳口鄉的300餘畝生態水果園與電商平台簽訂直供協議;“圳口市集”品牌的打造,讓黑笋幹、竹蓀等特產供不應求。數據顯示,2024年宜黃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095元,同比增長6.6%。
在洪德進看來,山貨“觸網”,收入增長,當地居民的消費熱情被激發出來。
“舊冰箱抵了800元,政府又補了500元,這台新智能冰箱相當於便宜了1300元!”在宜黃縣城超群電器城,市民李大姐下單購買了一台冰箱。作為“消費能力保障支持行動”的落地舉措,宜黃縣122家企業參與的以舊換新活動已累計發放補貼614萬元,直接帶動消費超318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