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唱響千年鄉音:布袋戲傳承人堅守一人一台戲
http://www.crntt.hk   2025-06-12 12:01:29
劉永安在邵陽縣非遺展館開展傳承教學。邵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供圖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晨光熹微,在湖南邵陽縣九公橋鎮白竹村燕窩嶺,年近八旬的劉永安已在老屋中忙碌起來,準備當天的表演。他身後,古朴的戲箱和各式木偶,無聲地訴說著這門古老藝術經歷的滄桑歲月。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木偶戲(邵陽布袋戲)的代表性傳承人,50年來,劉永安挑著這副承載千年鄉音的行頭,從阡陌縱橫的鄉間出發,踏出一條保護傳承家鄉非遺、擦亮家鄉文化名片的道路。

  持之以恒  堅守非遺技藝

  在凳子上拴上鑔和鑼鼓,踏進藍印花布圍成的戲台,人與木偶“合為一體”,手腳並用操控木偶,同時完成吹、拉、彈、唱、耍等多項技藝,將說唱與表演融會貫通,將人物的際遇和情感通過木偶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劉永安即興來了一段布袋戲。

  邵陽布袋戲,是一門“一人一台戲”的絕藝,也稱“扁擔戲”或“被窩戲”,多取材於中國民間神話和歷史小說。無論是木偶的唱、表、念、白,還是樂器伴奏,都由一位布袋戲藝人完成,堪稱“一人頂七人”。整個舞台和全部的演出行頭僅用一根扁擔即可挑起。

  劉永安是邵陽布袋戲的第十八代傳人,上世紀60年代跟隨叔父挑擔下鄉演出,70年代接過戲擔,開始了走南闖北的江湖生活,足跡遍布湖南、江西、廣西和貴州。

  這些年,劉永安一直從事邵陽布袋戲下鄉演出、對外交流等工作,並配合邵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展傳承教學等活動。

  邵陽縣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鄧飛介紹,為了更好保護布袋戲這一非遺技藝,中心從多方面採取措施:錄制布袋戲的音視頻;通過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等方式,推動布袋戲在年輕一代中的傳播,提高社會認知度;在節慶活動中推出布袋戲演出,擴大影響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