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屆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上的AI康復治療機器人。(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清晨6點,廣東深圳市大鵬新區某養老社區內,智能護理臂正精準托起老人完成晨間洗漱;只需一句語音指令,搭載柔性機械臂的護理床自動調整到舒適角度;當獨居老人凝視屏幕片刻,情感交互機器人便能立即開啟定制化陪伴對話……這些嵌入了傳感器的鋼鐵之軀,正在悄然改變銀發群體的生活。
數據顯示,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隨著銀發群體日漸龐大,養老機器人也逐漸走進全國很多社區、養老院、家庭,成為向老人提供送餐送藥、輔助行走、健康監測、情感陪伴等服務的好幫手。養老機器人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如何促進養老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
應用場景多元
養老機器人是指依據老年人生理和行為特點設計,用於養老場景的智能設備。養老機器人的出現,為破解養老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在山東省青島市一家養老服務中心,劉阿姨正在借助智能助行機器人鍛煉走路。她曾受困於腿腳無力,6年都無法下樓。套上裝備後,劉阿姨感到有力量在往前推:“真幫忙嘞!後腿有勁!”該機器人的研發企業——深圳作為科技有限公司CEO姚萍介紹,智能助行機器人採用人體工學和力學設計,貼合人體曲線,同時搭載步態訓練算法,可以計算使用者每步所需要的力度和跨度,然後結合智能算法等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康復訓練。
老人的日常護理尤其是排便等私密需求,是護理的一大痛點。在深圳市一家養老院裡,已有大小便護理機器人“上崗”。該機器能實現1秒感應並啟動,將排洩物自動吸入收集桶內並除臭,隨即用溫水清洗、暖風烘幹排便部位,整個過程全自動,讓老人躺著也能舒適如廁。護理人員介紹,一位老人曾經一天要用5片尿片,有了這種機器人後,一天只需要1片尿片。
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家養老社區,何叔叔呼喚道:“小麗,小麗,我的長大衣放在哪裡了?”“長大衣在第二個櫃子裡!”這款名叫“小麗”的機器人,不僅能陪護、陪玩、陪伴,還有監護功能。森麗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款產品能提醒老人關火、吃藥,並能遠程巡視,檢測跌倒情況,出現緊急情況時能一鍵呼叫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