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硬化路直通家門,“微菜園”綠意盎然,無花果掛滿枝頭……四川省內江市地處內陸丘陵地區,資源禀賦並不豐富。然而,如今深入田間地頭,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幅幅宜居宜業的和美畫卷。
近年來,內江市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強化黨建引領,以農村面貌改善行動為切入點,讓丘陵溝壑間的村莊既有“顔值”又有“內涵”,讓群眾真真切切觸摸到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結出的幸福碩果。
幹部下沉,扮靚鄉村“顔值”
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長壩村依山而建,山上曾堆滿了無人問津的鵝卵石。如今,這些石頭卻串起了一個個果園、菜園、花園,成為村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村民鐘正明的手機裡,至今保存著改造前後的對比視頻:“你看,改造前這是個臭水溝,現在水乾淨得很。”
但是,起初村裡提出開展面貌提升工作時,鐘正明和不少村民並沒有多大積極性。郭北鎮黨政辦主任張夢遙回憶,作為包村幹部,他和村幹部一道,挨家挨戶發放《農村面貌改善知情書》,組織召開院壩會,但是效果有限。
怎麼辦?張夢遙決定用事實說話——組織村民外出參觀學習。“人家村莊改得好,咱們村也能這麼幹。”鐘正明說。
回來後,他主動拆掉門前亂搭亂建的雞棚鴨棚,還用鵝卵石砌就菜園、花圃,環境更美了。在黨員幹部和部分村民的帶動下,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拆危房、修道路、清垃圾,幹得熱火朝天。
如今,為切實推動農村面貌改善提升,內江市、縣兩級均成立了相關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權責清晰、協同高效的組織領導體系,下設產業融合發展、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8個專項工作組。每個村還成立了由一名科級幹部帶隊的工作專班,深入摸底調查,動員群眾參與。
機制建起來,力量沉下去。內江市進一步建立“市級領導聯繫鎮、市級部門掛聯村”的包聯工作機制。2024年,共選派3000餘名機關事業幹部,組建19支攻堅隊、266支小分隊下沉包聯攻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