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要將外部打壓轉化為發展動力
http://www.crntt.hk   2025-04-29 16:36:09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中國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4月24日順利發射升空,並成功對接於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飛行,是神舟系列飛船第15次載人飛行,也是航天員乘組順利完成我國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會師。有外媒說,“隨著每次任務的成功,中國繼續鞏固在下一個太空探索時代的地位。”

  55年前的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吹響了中國人進軍太空的號角。到今天,中國實現了“嫦娥”探月工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羲和號”太陽探測衛星、建立了“太空家園”天宮空間站,並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近200份政府間航天合作協議,涵蓋月球探索和載人航天等多個領域。

  我國航天今天取得傲人的成功殊為不易。長期以來,某些國家在航天領域對中國實施嚴苛的制裁和打壓,試圖遏制中國發展。但事實證明,封鎖非但沒有讓中國止步,反而倒逼中國以更大力度推進自主創新。

  科技自立自強突破封鎖圍堵

  由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項目,自1990年代起將中國排除在外。美國國會2011年通過《沃爾夫修正案》,明確禁止美國太空總署及白宮科學和科技政策辦公室與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美國長期將衛星及相關技術列為“軍事敏感設備”,禁止向中國出口。美國還施壓盟友限制其與中國航天合作。

  但是,我國航天事業用半個多世紀的艱辛奮鬥證明,封鎖圍堵阻擋不了中國自主創新的腳步。美國對華航天限制短期內雖增加了中國技術攻關的難度,但長期來看加速了中國航天全產業鏈的自主化進程。這種“脫鈎”更是導致美國企業失去中國市場(如衛星發射),並促使更多國家尋求與中國開展非西方主導的航天合作。

  今天,當美國再次揮舞關稅大棒,甚至以高達245%的離譜關稅,妄圖以“脫鈎斷鏈”來訛詐中國時,中國航天55年的歷程是一個重要的啟示。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