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據大公網報導,2024年4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所謂的“不公平經濟行為”發起301調查。近期,美國政府又放出風聲,計劃對中國建造及運營的船只停靠美國港口徵收最高達150萬美元的高額費用。這一系列動作,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國際造船和海運領域激起千層浪,對中國造船業訂單造成顯著衝擊。
從實際數據來看,2024年下半年,中國承接新船訂單量環比下降約20%。部分原本計劃在中國船廠建造船只的國際航運企業,出於對美國後續可能實施的高額港口費政策的忌憚,紛紛轉投韓國和日本船廠。克拉克森研究數據顯示,在高端船只領域,比如LNG船,中國在全球訂單份額中的占比從原本的近30%降至20%左右,韓國的訂單份額則顯著上升。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底至今,中國船廠遭遇的訂單取消數量約占在手訂單總量的5%,涉及金額達數十億美元。另有報導,今年2月份日本獨攬世界造船散戶訂單。儘管訂單下滑有重重因素,但是美國的舉動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而且目前的趨勢令人擔憂。
美國作為全球重要的貿易市場,許多國際航運企業在規劃船隊構建和航線布局時,出於規避潛在風險的考量,即便中國造船業在技術和價格上具備優勢,仍會更傾向選擇韓國或日本建造的船只。這使得中國造船業訂單大量流失,不僅干擾了國際航運企業對中國造船業的信心,也破壞了全球造船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不得不說,美國這一招非常陰險,如果中國不作精準反擊,未來中國造船以及海運業將承受巨大的不確定性甚至打擊。
美國這一政策是一個明顯的歧視性行為,不僅違背了公平貿易原則,更反映出其在全球貿易競爭中,為遏制中國發展不惜擾亂全球貿易秩序的行徑。該計劃不僅損害了中美正常貿易關係,干擾全球貿易的有序運行,也將給美國本土航運公司及出口商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可謂害人不利己。在最近一次美國聽證會上,該提案遭到了包括美國本土在內的所有的經營商的一致反對。
面對美國的不合理舉措,中國並非無計可施,甚至說主動權完全可以掌握在中國手裡。這裡筆者拋磚引玉,分析中國有哪些牌可以打。這裡我將中國可以出的牌分為常規反制方案和非常規反制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