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轉化與孵化器建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不論是初創期、成長期還是壯大期的企業,在“大零號灣”都能找到所需的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截至目前,“大零號灣”累計匯聚1.3萬餘家企業,硬科技企業近4300餘家,形成了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多地推動承載園區、概念驗證中心、共性技術平台等扎實落地,加速源頭轉化技術“熟化”,實現精準轉化孵化,彌補高校院所等科研機構研發成果與市場化、產業化、成果化之間的空白。
托舉“最初一公里”。北京市2022年以來布局建設26家概念驗證平台,驗證項目900餘個,推動300餘項科技成果落地北京。北京科技大學設置概念驗證支持項目,已擁有189個概念驗證企業合作夥伴和包含110項的概念驗證項目庫,其中首批30項概念驗證項目已立項實施;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打造了快研發、快生產、快驗證的短流程成果轉化模式,5年間投資74個硬科技項目,累計推動300餘項科技成果落地北京。
暢通“最後一公里”。湖北省深入實施科技孵化服務“沃壤行動”,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全鏈條孵化體系,高效配置和集成各類創新要素,2025年,培育建設28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9家省級眾創空間,全省孵化機構在孵企業超2.5萬家。
場景“牽線搭橋”,供需精準對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以應用場景驅動新技術推廣應用,可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場、首用地缺乏的難題,為新技術、新成果、新設備提供市場化應用的“先行試水”。
合肥國鏡儀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鏡儀器”)就是這項舉措的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