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上,年轻人展示漆扇。(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大力提振消費”,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25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
激發消費潛能,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青年消費群體已成為新型消費的主力軍。為新奇體驗花錢、給興趣愛好埋單,他們不僅追求個性化,也重視“質價比”;偏愛智能科技,注重身心成長,他們選擇更健康、綠色的消費方式……這些消費新特點、新需求,不僅折射出青年一代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為消費市場帶來了新機遇、新挑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本版今起推出系列報導,深入觀察青年消費新趨勢,探尋活力四射的消費新場景。
桌上整齊排列的盲盒公仔,櫃子裡陳列的從網紅小店帶回的手作,不斷更新的電子產品……這些年輕人的“心頭好”,彰顯著他們“花樣百出”的消費喜好。在當今的市場上,很多年輕人不再僅僅關注產品的實用功能,而是更加看重商品與自己情感連接與體驗的深度,情緒價值正成為他們埋單的重要驅動力。
2024年的“雙11”銷售數據顯示,青年人消費的商品品類由“什麼划算買什麼”轉向“什麼喜歡買什麼”。與此同時,數字科技驅動的消費模式逐漸成為他們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這些變化不僅體現了年輕一代消費觀念的轉變,更在悄然改變中國消費市場,推動市場向更加注重個性化、體驗化和科技化的方向發展。
為悅己消費埋單
“這些Jellycat毛絨玩具的笑臉讓人感覺很溫暖,讓人總是忍不住想收集下一個。”陳可拉說。作為一位90後科技行業從業者,她的工作充滿了理性和邏輯,但生活中,她卻對毛茸茸的卡通玩具情有獨鐘。對她來說,這些玩具不僅是可愛的裝飾品,更是重要的情感寄托和生活陪伴。
Jellycat是一個源自英國的玩具品牌,近年來在市場上迅速走紅。儘管其單件價格不便宜,但這並未阻擋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很多人像陳可拉一樣,把這些玩具當作情感寄托來悅己,賦予它們特殊的意義和記憶。消費者在購買這些玩具時,不僅是為了擁有物理上的商品,更是為了擁有由此帶來的情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