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5日,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在瑞士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日前在瑞士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儘管中國經濟短期面臨挑戰,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今年繼續錨定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既體現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也展現賦能世界經濟、創造發展機遇的胸懷和擔當
“中國設定增長5%左右的‘雄心勃勃的目標’,展現中國政府的信心”“中國將繼續在全球經濟中發揮關鍵作用,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促進可持續的繁榮發展”……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設為5%左右,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5%左右的增長目標,代表著底氣和信心。去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中國順利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30萬億元人民幣,5.0%的經濟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去年的“穩”與“進”,為中國今年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高盛集團、瑞士銀行等國際機構的報告,通過深入分析中國經濟脈動,紛紛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5%左右的增長目標,代表著動能和機遇。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動力源。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今年繼續錨定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既體現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也展現賦能世界經濟、創造發展機遇的胸懷和擔當。國際輿論之所以認為這一目標“雄心勃勃”,是因為今年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實現這一目標很不容易,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中國實現這一目標,將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乘數效應”。
動能和機遇來自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意味著產業進一步升級、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去年,中國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有序布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豐碩,高端裝備研製取得長足進展,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湧現。今年,中國繼續推進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讓以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引擎更加強勁。中國的創新實踐也是世界的創新實踐,將拓展世界經濟增長的空間。
動能和機遇來自低碳發展、綠色轉型。去年,中國在實現5.0%的經濟增長的同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幅超過3%,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7億千瓦,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表明經濟增長和綠色轉型可以並行不悖、相互促進。今年,中國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目標,展現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綠色發展的雄心和毅力,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生態文明作出新貢獻。太平洋—中國友好協會主席易立亞·奧蒂諾表示,“綠色”是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他充分感受到中國正在堅定不移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