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去"追星式創新"的虛火,要統籌“新”和“舊”。去虛火,不是排斥新概念、新技術、新產品,而是在合理分工和科學布局的基礎上,統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今年1月,在遼寧考察通過技術創新完成蛻變的鞍鋼集團所屬本鋼板材冷軋總廠第三冷軋廠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企業同樣可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切不可把傳統產業一概視為‘低端產業’‘落後產業’一退了之,否則就可能導致新舊動能斷檔失速、加劇結構調整陣痛。”新和舊在此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而是破立有序的整體規劃。
去一去"追星式創新"的虛火,要分清“表”和“裡”。“杭州六小龍”異軍突起,從表象上來看,是站上了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的新風口;但內裡,則是杭州市優越的營商環境和堅定的戰略選擇。宇樹科技等企業都曾遭遇“狂風驟雨”,是杭州相關部門不為一時一地的得失所動,選擇了始終如一的支持。“錨定五年、謀准三年、扎實幹好每一年”,堅持做“有事就服務,無事不打擾”的“小透明”,這才是各地應該學習的核心啟示。
當杭州"六小龍"的程序員們敲出新一行代碼時,沈陽鐵西區的產業工人們正在調試新一代數控機床;當長三角在數字經濟賽道狂飆時,西部地區正用“風光”優勢重塑能源結構;當珠三角用工業互聯網再造家電生態時,東北三省正用數字技術喚醒裝備製造的家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中國故事,不是衹有一個劇本。當每個城市都能在培育新質生產力上展現自己具有的魅力,我們迎來的將是一個更具韌性的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