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深刻認識我國歷史悠久的海洋文化
http://www.crntt.hk   2025-03-06 18:46:51
  中評社北京3月6日電/網評:深刻認識我國歷史悠久的海洋文化

  來源:人民網 作者:王 凱 李 源(中國海洋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洋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偉大的中華民族擁有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悠久傳統,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史中積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並不是西方社會所獨有的。近年來,隨著中國海洋文化史研究不斷深入,人們對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海洋文化認識更加深刻,海洋文化也成為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尤其是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的重要視角。從這一視角出發把握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不僅有助於深化對中華文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認識,也有利於為建設海洋強國注入精神動力、提供文化支撐。

  體現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中國自古以來就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中華民族對海洋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從未中斷、延續至今,形成了向海而生的海洋文化。春秋戰國時期,“漁鹽之利”就成為齊國等諸侯國的富國之本。秦漢時期,捕魚工具更加先進,船舶設備逐步完善,耕海牧漁已成為中國人生產生活的重要方式。此後,海洋經濟進一步發展,海外貿易蓬勃興起,海上絲綢之路逐漸成為與陸上絲綢之路相媲美的重要對外貿易渠道。瓷器、茶葉等中華物產通過海路流向各國,逐漸成為中國外銷的大宗商品。沿海貿易港、實現通商的國家和地區的數量也相應有所變化,中國對外貿易的重心逐漸向海上轉移。海洋成為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重要資源,向海而生的海洋文化是中華文明突出連續性的歷史見證。

  激發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耕海牧漁的生產生活、連通世界的貿易往來,不僅讓中國古人留下許多依海而立的歷史蹤跡,而且推動中華民族在科學技術、貿易制度等領域不斷創新發展。比如,在造船技術上,古代中國就有“榫合釘接”這樣領先世界的發明,能夠提高船體的抗風浪強度和船體構件間的穩固度,大大提升船舶的遠航能力。遠洋航海除了借助羅盤,還配合使用過洋牽星術,即通過觀測星辰的海平高度來確定航行方向和所處緯度,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航海技術的發展程度。歷代封建王朝均注重管理海外貿易,創造了以市舶司制度為代表的海外貿易管理制度體系。市舶司負責管理進出港口船舶及其貨物,對進出口貨物徵收關稅,鼓勵外商來華貿易,代表政府迎送往來外國使者,展現了中國古代發達的制度文明。依海而立的海洋文化不斷激發著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