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明的遗迹:雪落紅山5000年
http://www.crntt.hk   2025-02-14 18:22:52
10月30日,參觀者在拍攝紅山文化展品“玉豬龍”。(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凌晨的101國道光影閃爍,車窗外,大雪覆蓋的遼西平原安詳靜謐。大雪是自然寫給新春的信箋。

  2025年春節前,公路上擠滿徹夜不停的車輛和思鄉急切的游子。車輪碾過冰殼的脆響驚起寒鴉,黑色翅影掠過處,忽見渾圓山丘自雪原隆起——牛河梁到了。

  是了,車已路過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博物館附近。車開到這裡,我知道家已經不遠了。

  風卷著雪粒沿著大地丘陵間的公路游走,恍若5000年前的篝火仍在吞吐呼吸。那遠處的紅山遺跡,到底是物理的坐標又或是心靈的坐標?

  文明的遺跡在現實中沉睡,又在時空中逐漸蘇醒。

  在距今約5000至5800年前的今遼西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生活著被稱為“紅山先民”的史前居民。紅山文化因1935年在內蒙古赤峰市郊區紅山後發現而得名,以紅地黑彩陶器和壓印之字紋陶器為顯著特點,擁有大量大型打制、磨制的石農具和用於切割刮削的細石器工具。紅山先民以玉為媒,構築起迄今發現的東方最早的禮制體系。

  玉豬龍、勾雲佩、桂葉形雙孔刀石、勾連紋的墻壁殘塊……這些零散的文明碎片拼凑出先民的生存圖景:他們春種粟黍於台地,秋收於半坡聚落,以石犁翻開東亞最早的農耕記憶,用篝火炙烤陶罐裡沸騰的氏族傳承。

  我國考古界曾認為,紅山文化是在黃河流域仰韶文化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上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眾多紅山文化建築遺址和墓葬遺址,發掘出大批陶塑女像、特異型式的彩陶器,以及龍形、龜形、鳥形、蟬形等玉器。這些新的發現使考古界開始重新審視、探討紅山文化的淵源和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