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愛醫院醫療事故,院方交代事件。(圖片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3月6日電/據大公網報導,明愛醫院發生“餵錯餐”醫療事故事件,75歲男病人需進食流質或糊狀的“軟狀食物”,醫生在病歷注明“DAT”,即“病人能吃什麼就給什麼”,但護士誤以為可吃正常餐,男病人於本周一被喂食正常餐後鯁喉,搶救後情況持續轉差,一個半小時後死亡。院方昨日公布事件,相信涉及醫護溝通出問題。院方向家屬致歉,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八星期內完成調查。
有立法會議員關注事件是否與護士人手不足、未有時間翻查病人進食紀錄有關,並建議檢視病人飲食指示的書寫準則,作出更清晰仔細的指示。
該名男病人有高血壓及認知障礙症病史,上月起由吃碎餐,改為吃糊餐。他於上周五(2月28日)因腹部脹痛及無法排便,被送入明愛醫院,治療後情況好轉,醫生評估可進食“流質飲食”。事發於本周一(3月3日),醫生再評估後,在病歷寫上DAT(Diet As Tolerated),即可進食平時可進食的食物。
成立委員會 八周內完成調查
明愛醫院行政總監關慧敏昨日表示,護士和醫生溝通出問題,誤以為指示是病人可進食正常餐。一名有四年年資的護士發出餵餐指引,午餐時段,一名五年級護士學生向該病人喂食正餐,包括米飯、切碎的肉和菜,病人有咀嚼及吞嚥,但其後咳嗽,心臟驟停。醫護進行急救,但病人情況持續惡化,當日下午約一時半離世。註冊護士與護士學生目前休假(詳見表)。
關慧敏說,該名註冊護士並非首次照顧該病人。被問到醫生寫醫囑時,有否列明病人可進食餐單,她說醫生巡房時,護士會在旁,醫護會討論病人的治療計劃,包括膳食,認為今次屬個別例子,將通過根源調查檢視每個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