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靠關稅施壓無法實現製造業回歸
http://www.crntt.hk   2025-02-25 12:09:02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從2018年第一個任期開始,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政府高級官員就不斷宣稱發動貿易戰是為美國普通勞動者贏回工作崗位,民主黨的拜登政府也附和了這一敘事。“製造業回歸”似乎成為美國提高關稅、大行貿易保護主義的某種正當理由,似乎美國“鐵銹帶”的衰朽和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下降完全是國際競爭造成的。情況真是這樣嗎?美國通過貿易戰真的能夠實現製造業重新振興嗎?

  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歐美政府放棄凱恩斯主義,重拾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思想工具,歐美製造業從這一時期大規模向東亞轉移。這一產業轉移進程不是偶然的,而是美西方國家刻意推動實現的。

  除了環境保護、勞動力價格因素,美西方推動製造業轉移有兩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首先,金融資本代替產業資本成為歐美資本擴張的主要形式。與產業資本的增殖模式不同,金融資本追求的是輕固定資產,通過資本市場的交易獲得快速資本回報。金融資本在經濟波動的適應性方面更具有優勢,其在經濟周期的任何階段都能盈利,甚至有時還利用資本故意製造經濟波動,波動越大獲利越豐。相比之下,產業資本的盈利模式要保守得多,故而逐漸被金融資本排擠而被迫向外轉移。

  其次,緩解勞資矛盾。一般而言,強大的製造業會創造龐大的產業工人群體,易引發激烈的勞資矛盾。在二戰結束至20世紀70年代期間,歐洲實行重視福利的社會政策,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同時,由於缺少國際競爭的壓力,美國工人階級生活相對富足,階級矛盾也較為緩和。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情況發生了改變,歐洲掀起私有化浪潮,西方工人階級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為避免再次出現尖銳的階級矛盾,西方國家有意識地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外轉移。

  如今,上述這兩個重要因素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那麼,美國怎能有條件和動力真正推動實現製造業回歸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