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察網站消息,隨著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不斷深化,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統一規範工作進入“快車道”。記者近日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衛生健康委紀檢監察組獲悉,該紀檢監察組督促國家醫保局積極履職,以編制出台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的方式,統一指導各地規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截至目前,國家醫保局已制定綜合診查、護理、放射檢查、超聲、中醫針法、中醫骨傷等23批立項指南,覆蓋綜合、檢查、中醫三大類醫療服務項目。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是醫療機構提供診查、護理、治療、手術、檢查檢驗等醫療服務時收取費用的計價單元,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診療費’‘護理費’‘手術費’等。”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價格水平實行屬地管理,省際間項目數量差異大、標準化程度低,各省價格項目數量在5000項至2萬餘項不等,“同名不同項、同項不同價”等問題比較突出,既不利於醫療服務價格規範管理監督,也不適應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等現實需求。
針對上述情況,駐國家衛生健康委紀檢監察組通過訪談交流、實地調研等方式跟進監督,推動國家醫保局按照“成熟一批、發布一批”原則,出台價格項目立項指南,促進醫療服務價格水平省際間和省域內的相對均衡。各地對接落實立項指南後,醫療機構可依據本地區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價格水平,合法合規收費,有利於形成“醫療機構收費更清楚、患者付費更明白”的局面。
“我們與部分醫療機構相關負責同志進行一對一訪談,瞭解醫院落實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情況、遇到的困難及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多次與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指導中心有關負責同志進行工作研商,督促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充分聽取醫療機構意見,更好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回應群眾多樣化就醫需求和相關產業發展需要。”駐國家衛生健康委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同志說。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檢查多、檢查貴問題,國家醫保局運用大數據分析排查量大、價高、區域價格差異大、群眾負擔重的項目價格,分批推動高價省份下調價格,涉及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影像檢查等21個項目,減輕群眾負擔。此外,國家醫保局2024年以來制定的立項指南,均建立與技術規範的映射關係,使國家衛生健康委認可的技術項目逐一對應到價格項目,有助於醫療機構規範收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