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蛇年感受蛇文化 尋找藏在山西博物院裡的蛇
http://www.crntt.hk   2025-02-11 14:54:21
  中評社北京2月1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蛇,一種神秘而古老的生物,身姿靈動,穿梭於歷史長河,藏於華夏文明的諸多角落。山西博物院珍藏著大量承載古人智慧和心血的珍寶,其中有很多與蛇相關的文物。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尋蛇——藏在山西博物院裡的蛇”和“靈蛇獻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聯展”兩大賀歲展,帶觀眾欣賞異彩紛呈的“蛇文物”,感受其豐厚的文化內涵。

  青銅熠熠

  《詩經》有雲:“維虺維蛇,女子之祥。”蛇自古以來就被當作寓意新生的祥物。商周銅器中有不少蛇造型及蛇紋飾,就像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躍然器上,為莊重肅穆的銅器增添了靈動。歲月悠悠,即便銅綠爬上器身,這些千姿百態的蛇形象依然栩栩如生,或探頭觀望,或閉目養神,或吐舌嬉戲,或結伴遊戲,表現出熠熠生輝的文化張力。

  山西省石樓縣蘭家溝村出土的商代蛇首扁柄鬥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帶有蛇形象的青銅器。這是一件酒器,柄首飾蛙,蛙兩側有兩條弓身、卷尾的蛇。這種蛇與蛙組合的裝飾是北方系青銅器特有的題材,頗具草原文化色彩。山西省新絳縣橫橋鎮出土的春秋時期蟠蛇紋鏤空鼎,鼎腹有內外兩層,外層頸和底之間飾有兩周鏤空蟠蛇紋,群蛇蜿蜒游走,競相爭鬥,動感十足。銅鼎外層鏤空鑄造群蛇是範鑄工藝難以做到的,是古代工匠用“失蠟法”鑄造銅器的最早範例之一。

  山西青銅文明源遠流長,先民們依托當地豐富的銅礦資源,發展出先進的鑄銅技術。山西侯馬鑄銅遺址發現了大量陶模、陶範,其中的蛇紋圖案生動流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生產技術和文化風貌。東周時期的蛇紋在形態上發生了很大變化,蟠虺紋較為常見。它是由若幹條小蛇構成連續的幾何圖案,呈卷曲和交連狀,結構自由,有正視的、側視的,有單體的、群體的;蛇的特徵十分明顯,頭部呈三角形或圓三角形,有一對突出的大眼睛,體有鱗節,有的蛇還被安上了耳、爪或牙。侯馬鑄銅遺址出土的東周蟠虺紋當盧陶範是製作銅器的模具,陶範上的蛇紋逼真生動,線條細膩流暢。山西省長治市分水嶺鄉東周墓出土的蟠蛇紋銅當盧是馬額前的裝飾物,圓形框內有4條蛇相互盤繞,體現出古人借助蛇紋祈求平安順遂的願望,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密聯繫。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