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多策並舉 一起為港拚經濟謀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5-02-09 11:31:13
 

  另一方面,新工程開支方面一直是特區財政支出的大項。在2024/25財政年度,基礎建設支出預算達1058億元。特區政府更可從工程項目計劃入手,進一步梳理、篩選工程的重要性,對於一些對產業發展、民生福祉影響較低的大型工程項目可以暫緩甚至叫停。

  以東湧、古洞北及洪水橋三個大型區域供冷系統工程為例,工程造價高達130億元。但隨著科技技術日新月異,加之現時已啟用的啟德區域供冷系統成本效益尚不明確。區域供冷需要達到何種使用規模才更加符合成本效益仍有待觀察。暫緩區域供冷系統的建設亦不會對香港下一階段的發展造成顯著影響。在上述因素叠加之下,民建聯亦建議可以暫緩相關工程項目,亦可及時為政府節省130億元的開支。

  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

  作為外向型經濟體,一直以來香港經濟包括政府財政都受外圍環境所影響。在國際局勢、經濟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依靠賣地及股票印花稅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財政模式在近年受到挑戰。故此,政府亦不可再一味抱持過往的理財路徑,更須為特區財政和經濟發展開拓新源。而事實上,反而在較有挑戰的經濟環境下,可能將為經濟多元發展提供契機。

  在經濟形勢向好時,無論是政府或是企業,都難有足夠的動力和誘因落實改革,推動經濟朝著更多元方向發展。而現在,原有的模式遇到困難,無論是政府還是各行各業,都會有更強的內驅力尋找為香港和自身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因此,特區政府不僅要通過經濟手段,推動新興產業在港發展,更要調動各個政策局的能動性,為新產業、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從政策層面拆墻鬆綁,一起為香港拚經濟,謀發展作出貢獻。新的產業形成規模,政府亦能有新的稅收進項,從而形成經濟發展的正向循環。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