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網評:透過“從容心態”看“活力姿態”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洪興
回家過年,是中國人不變的約定。前些天的微信家庭群里很是熱鬧。原來,在上海工作的表弟,準備回東北老家,只搶到十幾個小時的站票。姐姐覺得不妥,“多遭罪”。父母雖不樂意,但又覺得“能鍛煉年輕人”。親戚說,“工作又不差,該花就花”。在大家建議下,表弟最後買了機票,飛回了東北。
儘管有小糾結,回家路途,喜大於憂。啥票都能在手機上買,年貨早早郵寄到家,“反向過節”趨勢顯著,自駕旅遊瀟灑自如,這些可知可感的變化,折射出生活富足、社會進步,見證一個乘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闊步前行的“活力中國”。
少了寒風中排隊的冷顫,少了大包小裹的重擔,“人在囧途”的敘事慢慢淡去,告別焦慮、選擇多元,成就很多春運人的“從容心態”。放慢腳步、放鬆心情,利用長假帶父母體檢,為健康消費“添把火”;去心儀的城市打卡,哈爾濱、西安、重慶等旅遊目的地“熱力不減”;逛廟會、看演出、趕大集,尋找小時候的“年味”;進商場、轉商圈,換手機、試駕車,以舊換新為生活提質……春節的“新過法”、春運的“新圖景”,折射出人們“從容心態”與中國“活力姿態”的交相演繹,在歷史與時代的深處寫下有力注腳。
這注腳里,寫著對美好生活的篤定。
回顧以往,人們難以忘懷的是站在擁擠車廂里上演“金雞獨立”,是一趟趟換車的反復折騰,是“哐當”“哐當”的聲響讓人難以入眠。審視當前,人們感受到的是帶上寵物、開著私家車說走就走的暢快便捷,是老中青幼全體出游、聚餐、娛樂的團圓美滿,是吃穿用度更加豐富、綠色低碳更為流行的愜意舒適。眺望未來,路有千萬條,越走越稱心,這是發展積累下的信心,也是人們享受發展成果而收穫的舒心。
這注腳里,寫著科技創新的自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