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數字賦能兩岸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
http://www.crntt.hk   2025-01-30 00:33:41
  中評社╱題:數字賦能兩岸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 作者:肖日葵(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執行所長/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溫州市台灣研究中心社會文化教育研究所所長;陳皓若(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摘要】融合發展是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的核心主題。進入數字時代,數字技術在推進“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數字治理不僅拓展了兩岸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更成為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內容。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可以促成台企數字轉型升級,深化兩岸產業合作和經濟一體化;可以便捷和擴大兩岸民衆交流互動,健全台胞社會參與體系,促進台胞社會融入;可以豐富兩岸文化交流,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築牢兩岸民衆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總之,數字治理將為兩岸融合發展、同胞心靈契合注入新動力,使得兩岸各領域的融合發展更加高效、深入和豐富,成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1月2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上明確指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融合發展成為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內容。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強調,要“實施金門居民在廈門同等享受當地居民待遇,率先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以及打造海峽兩岸社會融合、經濟融合、情感融合“三個示範樣板”和構建福建全域融合新格局。可見,如何全面推進與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成為學界和實務部門的重要課題。隨著數字時代來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型數字技術被引入政府治理中。數字賦能兩岸融合發展日益成為新時代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新興模式。探尋數字賦能兩岸融合發展的意義,把握新時代的機遇窗口,探究賦能路徑,將有助於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加快實現國家完全統一。

  一、數字賦能兩岸融合發展的背景

  當今世界已進入數字化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數字技術不斷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化了數字治理的重要性,明確提出要“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①。涉台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將數字技術引入到涉台治理,成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政策的重點方向。

  2023年9月發布的《意見》指出,“加強科技創新合作。鼓勵閩台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建共性技術研發平台,推動在閩台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②。2023年11月,福建省發布貫徹落實《意見》首批15條政策措施,提出要建設“全省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證書綫上管理平台”、實現平潭綜合實驗區開通台資企業注册業務“全程網辦”等與數字技術相關的政策舉措。運用數字技術提升涉台公共服務質量、資金支持台企數字化轉型,從而推進兩岸社會、經濟、情感融合,成為全國各地落實惠台政策實施細則的重要內容。例如,在就業創業領域,鼓勵搭建各類人才網站、綫上招聘系統,甚至開發台胞專用模塊,為台胞求職應聘提供便利。此外,提倡建立就業公共信息平台、網上服務平台,以支持台胞查詢招聘信息,并對接用工需求。通過此類平台,台胞可以綫上報名數項職業資格考試。又如,在政務服務領域,倡導政府部門建設台胞公共服務網絡平台。進一步升級完善識別、讀取電子台胞證信息的服務管理系統,實現各類網絡系統對台胞證的兼容,拓展台胞證在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場景,便利台胞移動支付及自主辦理項目。

  由此可見,涉台公共服務諸多領域都提及了對數字技術手段的靈活運用。應用數字技術,發揮數字化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貫徹落實中央和地方政策文件和細則的現實要求。數字賦能兩岸融合發展具有十分有利的條件和機遇。

  二、數字化對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積極意義

  數字化對於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第一,數字基礎設施聯通兩岸,可以規避種種政治和技術障礙,暢通兩岸民間交流通道,有效地擴大兩岸人員交流互動,讓兩岸同胞在網絡空間實現互聯互通,讓兩岸的科技、文化、農特產品進行交流互動;另一方面,數字化推動兩岸行業標準共通,讓兩岸物流人流便捷通達,促進台企轉型升級,深化經濟合作,構建兩岸共同市場,更有力地促成“以通促融”。第二,數字化有效助推惠台政策落地,提升為台胞台企服務的能力,更高效地實現“以惠促融”。第三,推進數字化,依托數字化經濟,有助於提升台胞、台企的獲得感,造福台灣同胞,同時數字化能够提升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力和感染力,拉近兩岸民衆的血脈親情和文化情感,更好地實現“以情促融”。

  (一)數字化突破時空限制,拓展兩岸同胞交流的廣度和深度

  第一,民進黨上台以來,奉行“台獨”意識形態,拉升兩岸政治對抗,將“對立對抗”的意識和觀念滲透到島內各個領域,蓄意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民進黨執政時極力污名化、醜化大陸形象以及大陸惠台措施,深怕兩岸民衆深入交流之後,民進黨所操弄的各種謊言被揭穿。為此,民進黨當局不遺餘力地通過政治、法律、經濟、行政手段來阻撓、恫嚇、破壞兩岸民間社會的正常交流行為,限縮交流的各種渠道。無論是官方渠道還是民間社會的正常交流,兩岸同胞綫下交流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此條件下,藉由數字化、雲端化的交流平台,可以實現兩岸民衆的跨地域化交流,也容易規避民進黨當局所設置的種種障礙。換言之,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撑的在綫交流,能够超越傳統渠道,賦予兩岸民衆更多“自由性”,使兩岸民衆實現隔空對話,從而突破民進黨當局的阻撓。

  第二,數字化可以擴大交流規模,便捷化兩岸民衆交流。在綫交流可以突破時空局限,節約交流成本。藉由數字化, 兩岸每一個交流者、參會者都可以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或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參與交流。比如有主會場加多個分會場,以及遠程視頻連綫等模式,大大拓展了兩岸民間社會交流的廣度,增加了兩岸民衆參與交流的人數,使交流的規模得到空前提升。如2021年的海峽論壇共舉辦56場活動,共有九千多人綫上綫下共同參與,形成了交流的規模效應③。

  第三,數字化技術為兩岸民衆交流形式帶來新的契機,拓展了交流的內涵和意義。數字化時代,綫上與綫下雙渠道并行的交流融合成為了一個新選擇。綫上交流為綫下活動提供了預熱和延續的平台,使得整個交流過程更加連貫和深入,例如,傳統的文化體驗活動、工作坊、研討會等,如今會通過綫上直播、視頻連綫、社交媒體互動等多種形式展開。這種活動形式的多元化不僅豐富了交流內容,也增強了交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為兩岸同胞交流互動帶來更有深度的體驗,使兩岸同胞更投入并享受互動過程。

  (二)數字化提升涉台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數字化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為融合發展提供支撑,為台胞、台企提供便利成為各地涉台部門的普遍共識。數字化為涉台治理提供更加高效的技術工具。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和價值正在涉台公共服務領域不斷凸顯。

  第一,回應涉台治理中複雜的信息需求。在面對複雜的行政工作時,“摸清底數”往往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前提④。在此基礎上,涉台職能部門才能有效制定計劃、布置工作。隨著台胞、台企的訴求日趨多樣複雜,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信息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且變化頻繁,涉台部門承擔的治理任務日趨繁重。數字技術驅動的平台化治理大大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優化數據處理方式,能更好回應涉台治理中複雜的信息需求。

  第二,提升涉台治理的精準度和前瞻性。傳統行政工作主要圍繞政府的行政職能展開,對公衆訴求的全面瞭解和回應較弱。在此情況下,由於信息的不完備不對稱,由政府主導提供的部分公共服務供給可能與台胞台企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導致服務效率不高。而數字化平台可以實時接收來自公衆的各類訴求,并通過數字系統,實現各部門聯動,迅速完成問題診斷和問題解決,準確匹配,真正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同時,依托大數據和智能算法,數字化平台可以更加精準識別涉台治理中的各項需求并有效落實。例如泉州台商區推行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鏈條數字兌現機制,具體操作流程就涵蓋信息篩選、數據碰撞比對和系統智能匹配。隨後,通過相應數字平台觸發兌付指令,及時向受惠對象發送獎補信息,使台胞台企能够直接享受各項利好政策。

  第三,數字化能够有效提升涉台治理的前瞻性。由於地緣政治安全格局的影響,兩岸關係中存在許多敏感點。此外,由於成長環境和認知差異,兩岸同胞在交往過程中容易產生摩擦。大數據分析和自動化算法能够超越個案對潛在的涉台治理風險進行分類和預判,從而使風險事件可視化,并在風險轉化為現實損害之前完成有效處置。

  第四,日益成熟的數字基礎設施,有助於改善涉台基本公共服務,提升台胞獲得感、幸福感。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許多涉台民生事項已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如台胞可以在大陸網絡購票、在應用程序上辦理信用卡、網絡辦理證券開戶等,這些服務極大便利了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台胞。同時,許多地方政府搭建了“一站式”惠台政策辦理的公共服務平台,簡化了流程,擴展了服務項目,使服務更加便捷、高效、智能、準確和全面。

  (三)數字化增強惠台政策的宣傳力度

  數字化傳媒打破了時空限制,使兩岸同胞不僅是惠台政策的單純接收者,還可以是惠台政策制定的參與者和倡導者。數字傳媒具有雲端化、社交化、平台化、智慧化及泛在化等特點,在文化傳播和政策宣傳上具備明顯優勢。雲端化是數字化傳媒的特色之一,以雲端傳播形成的矩陣式能力,能够擴大和宣傳大陸的惠台政策。具體而言,雲端帶貨宣傳惠台政策,其中包括綫上的競賽答題、視頻互動等環節,將惠台政策細化於雲端程序中,融入民衆生活中,增添政策的人情味,從而吸引台胞關注。同時,熱門雲端話題也帶動了台胞參與交流,通過話題的閱讀量可以識別台胞關注的惠台政策焦點。此外,一條簡短的“惠台政策”鏈接,能够通過雲端進入台胞的社交圈,大幅提升傳播力。

  (四)數字化經濟成為台胞台企利益融合的新窗口,有助於增強其獲得感

  數字經濟催生了新產品、新行業和新業態。數字化經濟、網絡經濟和平台經濟已經成為拓展台胞、台企等群體利益融合的新陣地。

  一方面,台商在大陸的產業布局逐漸向服務業拓展,尤其是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一輪台商投資熱潮正在形成,大陸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環境為台胞、台企深耕大陸市場、拓展銷路提供了有力依托,創造了巨大商機。部分台企主動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對生產設施、工藝條件和管理服務等都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增強了他們實在利益的獲得感。此外,數字經濟促進了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模式的變革,為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的台資企業提質增效提供了實質性幫助。

  另一方面,將數字經濟運用到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的行動中,能够增進彼此的交流互動,提升他們對大陸的認同感。福建正在深入實施數字經濟領跑行動,加快打造兩岸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示範區。福建創設了多種多樣的數字領域融合發展的平台,台灣青年可以通過雲端直播帶貨、參與數字化技術和空間建設等方式,擁有更好的參與感、更多的利益和情感的獲得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