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6月9日至13日,來自全球各地的政要、學者、國際組織和私營部門等在法國尼斯齊聚一堂,於聯合國海洋大會期間討論全球海洋的發展和治理問題。多名與會專家稱讚中國在海洋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成果,並表示欽佩中國通過“藍色夥伴關係”與國際社會共享經驗和技術的做法。
大會期間,一場由中國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世界經濟論壇海洋行動之友和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聯合舉辦的邊會引人矚目。本次會議重點發布了“藍色夥伴關係”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優秀案例,旨在向全球展現國際合作優秀成果,為全球海洋保護修復貢獻智慧。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前進方向。中國有能力在這方面開展行動,我對此非常欽佩。”參加邊會的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教授威廉·奧斯汀告訴新華社記者,在海洋保護方面,不同國家確實存在能力差異,而分享知識、支持那些需要能力建設的國家,正是應當採取的方式,也是與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理念一致的做法,他讚賞中國這種積極協助他國的做法。
世界經濟論壇熱帶雨林聯盟執行主任傑克·赫德也稱讚中國牽頭的這一合作“太棒了”。他說,在過去十年裡,中國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問題已有了深刻的認識,政府已採取許多措施,比如設立海洋保護區和濕地管理區,進行有效巡護,並投入資金用於生態修復和可持續管理等。
“我對中國在環境保護、努力實現氣候目標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所做的努力印象非常深刻。我認為,中國在科學、高等教育、技術和創新領域投入巨大,正是因為這些努力,中國未來將在推動世界更加和諧發展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華為法國公司董事長雅克·比奧對新華社記者說。
在本屆海洋大會另一場邊會上,主辦方展示了以中國系列原創科技為支撐,由中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牽頭研發的全球海洋綜合治理工具包——濱海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海洋方案工具包(COAST)。它深度融合海洋大數據、先進數值模型、人工智能技術及能力建設,可為終端用戶和決策者提供海洋災害、生態健康、漁業資源、海洋教育等方面的可視化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該工具包向全球用戶免費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