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5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2024年中國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公報》等發布,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去年首次突破10萬億元。近年來,我國統籌安排海洋開發利用活動,推動海洋事業發展,構建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環境。
6月8日,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2024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重點監測行業中海洋經濟活動單位數量比上年增長6.0%。
自然資源部在活動現場發布《2025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2024年中國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公報》《2025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等。
海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海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廣東發展“海上綠電”“海上裝備”,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達411億元,同比增長8.3%;浙江推動海域立體分層利用,累計審批海域立體設權項目180個、面積約16.5萬畝,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增加、海洋資源增值與海洋生態保護“三贏”;山東推動高能級創新平台加速集聚,成立現代海洋產才融合發展創新聯盟,激發海洋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各地加大探索,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自然資源部在活動現場發布《2025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這是對2024年度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狀況的綜合量化評估,涵蓋發展規模與效益、結構優化與升級、資源節約與利用、對外經濟與貿易、民生保障與改善5個領域。指數以2015年為基期,基期指數值設定為100。
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指數為125.2,比上年增長2.3%,海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去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重點監測行業中海洋經濟活動單位數量比上年增長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