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網評:香港IP產業發展的破局之道
來源:大公報 作者:胡恩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香港擁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大量專業人才,企業在創意設計、市場推廣、授權服務等方面具有國際化優勢,卻尚未形成完整的IP生態系統。
“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獲評為全球第一,這反映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能力獲得國際高度肯定。然而排名背後的現實是,香港在知識產權產業化方面仍落後於其他國際都市。
知識產權產業不是單一的法律服務,而是一個需要多方參與的生態系統。日本動漫產業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衹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IP才能真正轉化為經濟價值。
日本動漫產業已然演化出龐大的商業模式,除了動漫、電玩、劇集外,近年出現了音樂劇、聖地巡禮等新興模式。這種圍繞IP構建了層層運用的商業模式,令具有影響力的IP成為國家重要經濟戰力,更是文化輸出的利器。
這種成功建立在產業生態系統的完備性上。從創作初期的企劃發想到後期行銷渠道,如何“團進團出”,成為市場成敗的關鍵因素。
引導市場資金投入產業
香港在知識產權的發展中可發揮兩大功能──知識產權爭議解決中心和知識產權貿易樞紐。但問題在於,香港長期以來將知識產權視為一種被動式服務,而非主動培育的產業。香港的法律框架確實能為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資產提供充分保障,並規管其使用和轉移,卻缺乏讓IP生根發芽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