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重返中東所帶來的戰略轉向與制度壓力,香港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國際局勢的深刻變化。金融資本的流向、貨幣結算的主導權、科技合作的主動性,這三大領域正是香港近年來努力構建的核心優勢,也是其作為“超級聯繫人”地位的基礎所在。
當這些優勢面臨外部挑戰與內部重構之時,香港宜採取更為積極的戰略應對,從制度創新、政策協同、區域互信等多個維度出發,穩固自身在中阿合作中的地位與功能。未來數年,將是香港在國際經濟格局中調整角色、提升競爭力的關鍵窗口期。
強化超級聯繫人四點建議
筆者建議特區政府盡早認清形勢,及早部署,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自身“超級聯繫人”定位。
其一,深化制度性對接。香港應加快與海灣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雙邊投資保護協議(BIPA)及稅務互免安排,為雙邊資本流動提供制度保障。特別是與沙特、阿聯酋建立更高層次的金融對話機制,提升政策協調效率。
其二,擴大人民幣結算網絡。應進一步拓展人民幣在中東的接受度,特別是在原油與液化天然氣(LNG)結算中的應用場景。香港可牽頭推動“人民幣─石油”基金、人民幣伊斯蘭債券等創新產品。
其三,發展綠色與清真金融雙引擎。海灣國家正全面推行能源轉型戰略,香港可發展碳交易所、氫能綠金債券、伊斯蘭ESG基金等產品,構建“綠色+清真”雙軌金融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