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近日,北京發布具身智能三年行動計劃,力圖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浙江、廣東等省市也已出台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相關政策規劃。受訪專家表示,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作為新興產業,隨著技術突破和產業生態的完善,將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也將加快進入包括家庭在內的更多應用場景。
多地發布具身智能“施工圖”
北京發展具身智能的“施工圖”來了。2月28日,記者從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瞭解到,預計到2027年底,北京將突破百餘項關鍵技術,產出不少於10項國際領先的軟硬件產品;力爭推動萬台具身智能機器人規模落地,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
會上發布的《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顯示,北京市將從技術創新、平台支撐、場景牽引、生態優化等四個維度,推動具身智能領域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在“春晚機器人”的“原產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發了《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動全省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202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更提出:“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深化‘人工智能+’行動,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類腦智能、合成生物、空天信息和低空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
在人形機器人“組團”進廠“打螺絲”的廣東,今年2月發布的《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提出,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等具身智能機器人,加快突破機器腦、機器肢、機器體和關鍵核心部件,積極推動智能機器人應用場景創新。高標準建設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引進和培育3至5家獨角獸企業、科技型領軍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已有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山東、重慶等十餘個省市出台政策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並將其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