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日前,老撾、泰國遊客組成的首個東盟國家免簽旅遊團,經中老邊境磨憨口岸快速通關,開始了中國之旅;剛剛過去的蛇年春節,大批外國朋友來華“打卡”中國年,也有不少中國遊客到海外旅遊過年。中外人員往來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更加積極的開放政策為中國式現代化開拓了更廣闊空間……人的流動,激活的是需求,帶動的是交流,創造的是機遇。
全球化時代,各國在商品、服務、資本、人員、數據等要素的跨境流動中相融相通,構建起服務於全球發展的經濟大循環。中國始終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不斷打破要素流動的藩籬,架設合作共贏的橋梁,在與世界的互聯互動中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帶來新機遇。
一個闊步走向現代化的中國,一個充滿澎湃動力的中國,一個“朋友圈”不斷擴大的中國,正展現出開放自信的新活力。
開放促進往來 流量帶來增量
人的流動反映著經濟的脈動,傳遞著增長的力量。
2024年,6488.2萬人次外國人入境中國,同比上升82.9%;全國口岸累計出入境人員達6.1億人次,同比上升43.9%。“雙向奔赴”中,中國與世界相互成就。
“中國游”火爆,是中華文化吸引力、政策便利化與消費體驗升級的綜合效應,最直接的推動來自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目前,中國同26個國家達成全面免簽,對38個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簽,對54個國家實施過境免簽。中國多地還落實文旅配套措施,提升通關效率,完善住宿、餐飲、觀光、電子支付等服務。
免簽政策不僅是一紙通行證,也是一座增進各國交流和商貿往來的橋梁。借助免簽政策紅利,新西蘭遊客阿爾內·赫爾曼時隔28年再訪上海,連連感嘆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從外灘往浦東看,對岸的高樓衹有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現在東方明珠周圍,陸家嘴地區已高樓成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