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進來,也走出去。新春伊始,中國貿促會組織中國企業家代表團赴海外開展經貿交流活動,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嵌,做大互利共贏蛋糕。在德國巴登-符滕堡州舉行的中德經貿合作論壇暨第三屆鏈博會推介會上,與會企業家普遍表示,無論是在機械製造、汽車等傳統領域還是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乃至開拓第三方市場方面,中德合作大有可為、未來可期。
全球化時代,連接力也是競爭力。如果說國際級展會如同匯聚全球要素資源的“超級樞紐”,那麼“一帶一路”則像是“經濟動脈”,推動全球經貿深度融合,匯聚起共謀發展的力量。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中國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互聯互通合作上不斷傳來好消息: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印尼雅萬高鐵全線站點投入運營,“錢凱-上海”中拉陸海新通道實現雙向貫通……
每一趟列車都是“雙向奔赴”,每一次出行都帶來利益交融。以中老鐵路為例,自開通運營以來,極大促進了中國與老撾之間的人員往來,老撾民眾前往中國求學、經商、旅遊的人數顯著增加。剛剛過去的2025年春運期間,中老鐵路客貨兩旺,磨憨鐵路口岸共檢查出入境人員4.2萬人次,同比去年春運增幅超49%。鐵路的暢通讓琅勃拉邦古寺、萬榮的秀美山水、萬象的熱鬧集市不再遙遠,滿載貨物的列車為中國消費者帶來豐富的東南亞特產。
“一帶一路”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極大地降低了人員、物資、信息等要素的流通成本,促進了共建國家之間的產業協同發展,串起了國際合作的“共贏鏈”。更加活躍的人員往來使不同國家更深入地瞭解彼此需求、資源優勢和產業特點,實現產業鏈的有效對接和延伸,為區域經濟注入新動力。
世界銀行主管東非與南非地區事務的副行長維多利亞·克瓦克瓦表示,通過“一帶一路”,中國向世界提供了一種新的多邊合作形式。“這一舉措旨在通過改善貿易、基礎設施、投資和人員往來便利性來深化經濟一體化,不僅是跨境的,而且是跨大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