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9月13日電(記者 張穎齊)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自由民主黨、公明黨丟失參眾兩院多數席次、黨內政治圍攻之下,7日宣告請辭,自民黨訂10月4日舉行黨魁選舉。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接受中評社專訪分析,石破茂的辭職,正好為賴清德少數執政提供深刻借鑑與警示,凸顯領導者如何在缺乏穩固“國會”支持下,維繫政權與推動改革的難題。
陳文甲表示,石破茂失敗的核心,在於缺乏穩固組織支持。石破茂自詡改革者,在自民黨內部不依附派系,但在派閥文化中,孤立終致無法抵抗內外壓力;相比之下,賴清德也面對“立法院”無過半局面,雖然他在行政權有較大迴旋空間,但不能只倚靠行政命令,而需透過政黨協商、“國會”遊說、跨黨派議題合作來鞏固執政基盤。
陳文甲,日本大阪商業大學地域政策學博士,現任開南大學董事會主任秘書兼“國家暨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兼任副教授、印太戰略智庫特別顧問。曾任開南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兼國際及兩岸事務處副處長、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陳文甲指出,石破茂三連敗選舉的挫敗,凸顯一項關鍵教訓,就是對少數執政者而言,民意支持是唯一護身符。石破茂在國會基礎薄弱、派系支持不足的情況下,原本企圖藉地方選舉勝利鞏固正當性,對抗黨內壓力,卻反而因三連敗,包括2024年10月眾議院選舉、2025年5月東京都議會選舉、以及7月參議院選舉。
他說,連番的失利,導致失去政黨信任與政權基礎,使得超過130位自民黨國會議員發動聯署,要求提前改選總裁,根據規定總計342名選舉人,包括295名國會議員與47名地方黨部代表中,只需過半數172人簽署,即可重啟總裁選舉,這形同一場黨內逼宮,在此壓力下,石破最終失去政權根基,被迫黯然辭職。
反觀賴清德,陳文甲說,民進黨在“國會”處於少數執政的格局中,更應引以為戒,積極鞏固民意正當性;唯有持續推動透明改革、落實經濟成效、並回應社會關切議題,方能形成與人民之間的直接連結,以民意輿論來制衡“國會”掣肘,穩固行政權威。尤其在缺乏“國會”多數支持的情況下,民意的信賴與共鳴,將成為賴政府穩定施政、避免改革受挫的最大後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