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海上保安廳春光級巡視船“寒梅”號。 |
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據外媒報導,日本海上保安廳近日提交2026財年預算申請,金額達3177億日元(約合22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此舉引發國際社會對其“泛化安全概念”“以執法力量充實軍事能力”的廣泛擔憂。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海上保安廳在提交預算申請前頻繁強調“灰色地帶”風險,實則是為掩蓋其擴張野心,相關動向可能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為獲得預算渲染“安全威脅”
在提交預算申請前1個月,日本海上保安廳通過官方渠道發布《2025年日本海上保安情況報告》,大肆渲染“日本周邊及利益攸關海域緊張局勢”。報告聲稱,日本正面臨嚴峻的海上混合安全威脅,海上保安廳現有武裝水平難以配合海上自衛隊完成任務。報告專設章節強調需加強海洋權益維護,尤其是要在爭議海域配合海上自衛隊展現執法存在,並將海上監視、現場執法、應急處置、跨部門及軍警協同、海洋調查和基礎設施運維等6項能力列為亟須提升的關鍵領域。
此外,報告提出海上保安廳作為非軍事機構,可通過與盟友開展“白船外交”(公務船合作)強化“共同價值觀認同”,計劃深化與美國、韓國、菲律賓等國海警部門的合作,推進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
為配合預算申請,日本政府專門成立聯合專家組研究應對對策,日本官方媒體持續炒作“海上保安廳力量薄弱”話題,鼓噪加快列裝大型巡視船和無人機,為預算獲批營造輿論支持。有外媒評論稱,日本政府在年度預算編制前,將海上保安廳職能與海上維權、船舶外交捆綁,暴露出其借執法之名行軍事挑釁、拉攏盟友之實的危險傾向。
謀求裝備採購與力量擴容
此次3177億日元預算申請中,1701億日元用於強化海上保安能力,覆蓋裝備採購、訓練演習及基礎設施運維,核心目標是提升日本海上保安廳的硬件能力和擴寬其行動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