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會長、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翁詩傑參與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論壇(中評社 盧哲攝) |
另外,翁詩傑也談到中資企業“出海”的情況。他認為,中資企業,尤其是央企、國企乃至部分具備實力的民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戰略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必須要認清一個方向:首先要做好功課,全面瞭解目標國家的方方面面。”
翁詩傑認為,企業不應只想著“出海是為了開拓市場”,更要考慮周邊國家有沒有獲得感。“如果中方能憑借自身的產能優勢,幫助周邊國家彌補短板——尤其是在它們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的領域,通過科技交流、技術合作,甚至是適度的技術轉移等方式,才能真正走得更遠。”他說,“當然,技術轉移本身存在爭議,這一點我清楚。但我非常期待,如果中方能真正以產能優勢落地,推動‘中國智造’在海外扎根,整個局面一定會大不相同。也就是說,在當地實現製造生產——比如在馬來西亞,產品可以打上“馬來西亞製造”(Made in Malaysia)的標簽,但同時也要明確承認,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是源自中國(Powered by China)。”
翁詩傑還提到貿易平衡問題。“很多日常用品通過跨境電商湧入我們市場——你們大陸賣什麼,我們這邊就買什麼。這種情況讓本地中小企業主的生存壓力變得空前巨大。”他說,“當然,作為消費者,我肯定也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必須兼顧好這些民生問題。如果本地企業都活不下去了,對當地政府來說絕對是個嚴峻考驗。我覺得這是個重點,也是個熱點問題。需要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