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海軍艦長黃征輝。(截自“全球大爆卦”YouTube直播畫面) |
中評社台北10月1日電/“國安會”諮詢委員、前“國防部長”黃曙光因家庭因素請辭,賴清德已批准。外界關注,他主導推動的首艘潛艦自造原型艦“海鯤號”能否如期於今年11月交付海軍。前海軍艦長黃征輝說,海鯤號雖已完成港內測試,但原本計劃9月完成海試、11月交船,如今卻已停在港裡超過20天沒有再度出海,顯示疑難尚未排除。
台“國防部長”顧立雄昨天表示,對潛艦完成建造有信心,但前置測試確實落後,“11月交船有挑戰性,我們會持續努力”。
黃征輝9月30日在中天節目《全球大爆卦》上表示,海鯤號的進度可能比官方對外宣稱的更複雜,呼籲外界保持警覺。他指出,全球大型研發案普遍前期90%至95%都順利,但最後5%最容易出問題,因為官員不敢承認困難,業者也擔心影響資金與計劃延續。
黃征輝指出,海鯤號雖已完成港內測試,但原本計劃9月完成海試、11月交船,如今卻已停在港裡超過20天沒有再度出海,顯示疑難尚未排除。他特別強調,“現在不要再說11月交艦”,因為船隻第三次回到乾塢整整維修61天,意味問題相當大。依照常理,若只是系統調整可靠碼頭解決,重返乾塢則代表結構或關鍵技術遇上難題。
他批評執政黨過去在潛艦自造議題上“政治宣傳過度”,卻未誠實面對風險。黃征輝說,民進黨常高喊“國防”自主”口號,但包括勇鷹教練機也曾出現大量故障單,顯示本土防務產業仍在摸索。他質疑,潛艦案背後龐大預算與合約利益,可能使政治力過度介入;若問題未解決就倉促交艦,後果難以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