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空軍F-15戰鬥機投擲的5000磅級GBU-28鑽地炸彈。 |
中評社北京6月26日電/環球時報報導,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美軍在“午夜之錘”行動中“徹底摧毀”伊朗核設施,但美國國防情報局23日發布的一份初步評估報告卻得出相反的結論。外界普遍認為伊朗核設施的受損情況還需要進一步核查,美軍在空襲中使用的核心裝備——GBU-57巨型鑽地炸彈的效果可能並沒有預先期待的那麼好,再加上美軍相關炸彈庫存消耗殆盡,如今美國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新一代鑽地炸彈的研製。
下一代鑽地炸彈:更輕但更准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3日報導,美國國防情報局的報告稱,儘管伊朗福爾道、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的核設施在空襲中受損嚴重,但並未完全被摧毀。尤其是被B-2隱形轟炸機重點打擊的福爾道地下核設施,雖然遭到12枚3萬磅級GBU-57巨型鑽地炸彈的攻擊,導致其入口坍塌、基礎設施受損,但地下結構並未被摧毀。
美軍承認,這是GBU-57鑽地炸彈首次投入實戰,此前它只進行過幾次測試。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波音公司按照美軍訂單生產了約20枚GBU-57鑽地炸彈,此後有數枚已經在測試中被消耗,而在6月21日的“午夜之錘”行動中就使用了14枚。根據美國彭博社2024年5月的報導,美國麥卡萊斯特陸軍彈藥廠正在擴建,該廠主要用於生產從2000磅到3萬磅的各種當量鑽地炸彈,負責完成彈頭引信和炸藥的安裝,理論上在當年7月底完成擴建工程後,該廠每月最多可以組裝6-8枚GBU-57鑽地炸彈。報導稱,目前美國的主要潛在對手都在建造深藏地底數十米甚至更深的地下設施,曾領導美國中央司令部的退役海軍陸戰隊將軍弗蘭克·麥肯齊表示,對美國中央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和印太司令部來說,鑽地炸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武器”,能“確保我們可以瞄准對手保護極為嚴密的地下設施,無論它們位於何處”。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23日稱,GBU-57屬於精確制導炸彈,重達13.6噸,直徑0.8米,採用GPS和慣性導航系統復合制導模式,它的工作原理是借助高空投擲的巨大動能穿透地面深處,特製引信探測到足夠大的地底空間(例如地下設施的房間)或設定深度後引爆。為具備足夠的穿透力,GBU-57主要由超堅固的彈體材料構成,高爆炸藥僅占其總重量的20%左右。
報導提到,由於GBU-57過於笨重,只能由B-2戰略轟炸機攜帶,美國空軍其實已在2024年2月提出下一代鑽地炸彈(NGP)的設計要求。NGP彈頭重量指標小於2.2萬磅,要求整合在先前鑽地彈頭開發中獲得的技術和經驗,實現“爆炸和穿透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