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還表示,未來NGP可能是一個系列,而不是單一的某種型號,它可能與美國空軍秘密發展的“遠程打擊”(LRS)系統有關。該系統中最著名的成員是新一代B-21隱形轟炸機,此外還有AGM-181A核巡航導彈等。
更多樣化的打擊模式
為了隱藏動向以及防備空襲打擊,全球各國越來越多的具備重要戰略價值的目標都在轉入地下。相關統計顯示,目前全世界地下工事數量超過1萬處,其中1000多處是洲際導彈發射井、指揮與控制中心、核生化武器生產與儲存基地等軍事設施。
為了打擊不同深度的地下目標,美國空軍規劃了多種鑽地炸彈。目前美軍大量裝備2000磅級GBU-31炸彈執行對埋藏較淺目標的攻擊,對於隱藏較深的地下目標,則依靠激光制導的5000磅級GBU-28鑽地炸彈。近年來美軍還在不斷推出新一代鑽地武器。例如2020年美國空軍披露新一代全球精確攻擊武器(GPAW)。該鑽地炸彈體積較小,可以裝入F-35隱形戰鬥機的內部彈倉,執行隱蔽的攻擊行動。美國空軍還開始部署一種新型精確制導5000磅級GBU-72鑽地炸彈,它可以由F-15戰鬥機攜帶。去年在對也門胡塞武裝的空襲中,美軍首次將GBU-72投入實戰使用。
“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稱,由於GBU-57鑽地炸彈的體積和重量過大,B-2目前只能一次攜帶兩枚,新一代B-21轟炸機只能攜帶一枚。這也意味著隨著B-2逐步退役,在未來類似“午夜之錘”的行動中,需要出動兩倍數量的B-21轟炸機。未來可能還需要研製一種介於GBU-72和GBU-57之間的新型鑽地炸彈,以滿足B-21對於打擊地下加固目標的需求。
此外,美國《空軍與太空軍》雜誌還提到,美國核武庫中還有威力比GBU-57鑽地炸彈更大的武器——新研製的B61-13核炸彈。據介紹,為摧毀堅固的地下核設施,美國此前專門研製了B61-11和B83-1核炸彈。其中B83-1完全依靠120萬噸爆炸當量摧毀地下目標,而B61-11配備了貧鈾彈頭、延遲引信和尾部助推火箭發動機,使它可以鑽入地下深處再引爆。2023年美國宣布研製新一代B61-13核炸彈取代B61-11和B83-1核炸彈。據稱,B61-13核炸彈的爆炸當量約36萬噸,瞄准的是類似俄羅斯最新建設的地下核指揮和控制設施等加固目標,包括烏拉爾山脈北部的科斯文斯基·卡門基地和南烏拉爾山脈的雅曼陶山基地,它們深埋在約300米厚的堅硬花崗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