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鏡頭:鐘鼓樓敲響北京753年屹立不搖
http://www.crntt.hk   2025-09-11 00:54:32
北京鐘樓。(中評社 盧誠輝攝)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記者 盧誠輝)位在北京中軸線上的鐘樓、鼓樓最早在元朝就已創建,期間歷經天災與戰亂,多次被毀後又多次重建,753年來持續敲響北京城而屹立不搖。 

  鐘樓、鼓樓位在北京市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最北端,是明清北京城的報時建築。兩座樓原建於元朝的1272年,但建成後不久就先後被大火焚毀,1297年重建。明朝時鐘樓、鼓樓再次先後被火焚毀,不久後再次重修。清朝時鐘樓、鼓樓仍逃不過被焚毀的命運,又先後重建,但1900年八國聯軍時再次被破壞焚毀後又再次重建。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鐘樓、鼓樓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壞,後又重新修復。

  鐘樓、鼓樓過去每天的戌時,都會由鼓樓先擊鼓18下,再由鐘樓擊鐘18下,兩樓各擊三遍,共計108下,俗稱“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從而報完一個時辰,稱為“定更”。此後亥時(二更)、子時(三更)和丑時(四更)只撞鐘不擊鼓,且每個時辰只撞一次。次日寅時擊鼓和擊鐘的模式與戌時相同,稱為“亮更”,全程則用一座銅壺滴漏來定時。

  清朝時鐘樓、鼓樓改為用時辰香定更次,欽天監太監掌香,鑾儀衛派旗鼓手司鼓。但1924年溥儀被驅逐出宮後,鐘樓、鼓樓便不再報時,鼓樓被先後改造為圖書館和教育館,而鐘樓則先後被當做電影院和倉庫使用,直至2001年12月31日才恢復暮鼓晨鐘的傳統。

  鐘樓、鼓樓最早在1957年就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更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4年則因是北京中軸線的組成部分,入選為世界遺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