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雍和宮萬福閣內有一尊高18米的彌勒佛站像。(中評社 盧誠輝攝) |
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盧誠輝)北京雍和宮至今已有331年歷史,是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平時香火鼎盛。其中,在雍和宮萬福閣內有一尊高18米、寬8米的彌勒佛站像,更是震撼人心。18米高的彌勒佛站像身體主體部分是用整根白檀木雕成(整木高26米,地下埋入8米,地面上高18米),為七世達賴在康熙年間進貢。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占地6.6萬平方米、南北長400米,共有五進院落。雍和宮最早建於明代,原為太監官房,直到清康熙年間的1694年,康熙皇帝在舊址上為皇四子雍親王胤禛(即雍正皇帝)建立了府邸。雍正皇帝即位後,將其前半部改為黃教上院,後半作為行宮,後行宮遇火被焚。1725年,上院改為行宮,正式更名為雍和宮。1744年,雍和宮改為藏傳佛教寺院至今。
走進雍和宮的第一個院落是昭泰門,為單檐歇山頂建築,原為雍王府正門,昭太門內則為雍和門,主祀彌勒佛。第二個院落是雍和宮,原為雍王府銀安殿,為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建築,殿內主祀縱三世佛。第三個院落是永佑殿,原為雍王府內門,殿內主祀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
第四個院落是法輪殿,原為雍王府寢殿,殿內正中蓮花台上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銅像,背後為木雕五百羅漢山,高近5米、長3.5米、厚30厘米,由紫檀木雕鏤而成。第五個院落是萬福閣,原為雍王府後罩樓,樓高三層,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18米高的彌勒佛站像就位於此殿內。
雍和宮在1957年入選第一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成為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定為其中一個漢族地區中國重點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