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務實解決全面缺工問題
台灣產業缺乏勞動力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但是政府目前採取的勞動力政策,對於解決急迫的產業缺工問題,太慢了。政府應更務實解決產業全面缺工的問題。四項建議包括:
(一)擴大開放工業部門引進移工,解決產業缺工危機
建議政府應彈性開放引進移工的行業,不再侷限於3K製程及其相關行業的製造業者,才能有效解決產業缺工問題。
(二)提升各產業移工核配比率並降低附加就業安定費
現行“3K五級制”核配比例無法滿足各產業的實際需求,部分產業的核配比率過低,即便搭配Extra機制,仍無法有效緩解產業缺工的困境。政府應提升各產業的移工核配比例,俾使產業能夠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人力資源配置。另外,政府應調降就業安定費金額,以減輕基層勞動力為主的製造業企業的負擔。
(三)延長移工在台年限,積極開發新的移工來源國
建議產業移工比照家庭看護工延長為14年的工作年限,讓企業能夠更靈活地留用熟悉作業流程的基層移工,穩定基層人力結構。此外,相較於日韓移工來源國已擴大達10多國,台灣應更積極開發新的移工來源國,以確保移工來源的多元性與可持續性。
(四)開放移工外展,解決營造業缺工問題
建議營造業進用移工方式能比照農業移工的外展模式,讓各方可從調配機制中及時取得必要的人力資源。
四、檢討能源政策,並穩定工業電價
隨著AI產業及應用蓬勃發展,台灣電力需求持續增加,8月公投結果顯示台灣社會並不排斥核電,為確保全台供電穩定與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不論化石、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能源類型都應列入考量,以規劃最適切能源發電結構。在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修正通過與核三延役公投結束後,應盡速推動核電廠完成安檢,並邀集各界研商延役併聯供電的可行性,在安全無虞前提下重啟核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