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式現場。(圖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在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展廳內,上汽通用五菱生產的微型新能源車引得不少來自東南亞的客商駐足、咨詢。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備受消費者青睞,越來越多中國新能源汽車行駛在東南亞國家的街道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汽車是高度全球化的產業,一顆螺絲、一塊電池、一粒芯片的供應波動都可能影響全局。在全球供應鏈重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仍能穩穩“鏈通”東南亞,秘訣藏在從“產品出海”到“生態共建”的轉型裡。
上汽通用五菱已帶領17家中國產業鏈企業“走出去”,還開發超100家印尼本土供應商;比亞迪泰國工廠去年7月投產,涵蓋衝壓、塗裝、焊接和總裝全流程……
從“整車出口”到“構建生態”,從跨國建廠到跨國建“鏈”,在外部不確定性顯著提升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從“產品輸出”轉向“產業鏈協同出海”的過程中,以屬地化生產滿足當地市場需求,更以技術遷移、產業共建,推動東南亞汽車產業發展。
如今,中國與東盟的汽車產業鏈合作已經從曾經簡單的整車和零部件出口升級為覆蓋上游資源供應、中游本地化生產製造和下游市場銷售及售後服務等產業鏈環節的深度融合。
這條跨越山海的汽車產業鏈,正成為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韌性不斷加強的“縮影”。
從一輛新能源車到一條產業鏈,中國與東盟用深度耦合證明:韌性並非源於單一環節的強韌,而是規則共築、產業互補、設施互聯、生態互融的系統性成果。這條汽車產業鏈,正是雙方經貿合作“壓艙石”與“增長極”的典型詮釋。
在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國際經貿形勢複雜嚴峻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合作不斷深化,共同維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形成了更加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成為區域合作的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