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特區政府發言人所指出,香港在《排名》位列亞洲第一,證明特區政府在教育、創新科技及引進人才方面的政策措施找對路向和收到成效。在不同的範疇都有優秀的表現,反映了政府的人才政策為增強香港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
積極打造“招才”氛圍
作為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以往予人的印象,主要是吸引來自金融等相關行業的國際人才。然而今時不同往日,除了要繼續吸引金融及法律行業的國際頂尖人才外,香港近年在教育,尤其是科學教育、推動創科發展,以及吸引科技高才的表現,同樣令人刮目相看。
先說教育,香港專上教育高度國際化和多元化,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優秀的科研人才,是國際高端人才交流合作的匯聚地。特區政府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從來都是絕不手軟。以二○二五至二六財政年度而言,特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經常開支撥款為1029億元,占政府總經常開支17.5%,是整體政府開支的其中一個最重要部分。政府視教育為“投資未來”,這對增強香港整體競爭力,以及打造一個有利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環境,有著無可代替的作用。
至於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既是全球大勢所趨,亦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現屆政府積極推動創科發展,決心將香港打造成國際高端人才──特別是創科範疇人才──的集聚高地。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剛公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創新集群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的排名首度上升至全球第一,反映大灣區的創科表現及發展潛力獲得國際認可。全球頂尖人才看在眼里,不管是直接進行科研的創科人才,還是創科產業化所需的不同專業人才(如法律、會計、融資、工程等),都肯定會日益重視香港作為自身事業理想發展地的可能性。
“搶人才、留人才”漸見成效
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龐大,特區政府各項“搶人才、留人才”的措施亦漸見成效。截至今年八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收到逾52萬宗申請,當中超過35萬宗獲批,同期經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抵港的人才超過23萬人。香港需要人才為香港經濟打拼,特別是在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威脅下,香港很多高增值行業都出現人手短缺,必須從世界各地吸引人才填補缺口,方能維持一定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