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導,8月23日,由《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諷刺與幽默》報社聯合主辦的“一畫勝千言——新時代國際漫畫創作與傳播”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研討會圍繞“善用漫畫表達中國立場傳遞中國聲音”“如何用漫畫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新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國際漫畫”“優秀國際漫畫作品的特徵和表現手法”“國際漫畫創作的難點和突破點”等議題展開,資深國際問題專家、著名漫畫家及《諷刺與幽默》報讀者代表進行深入交流,發表真知灼見。
國際輿論場中,漫畫更接地氣、傳播更廣
漫畫具有接受度高、滲透性強、無需文字解釋的特點,使其能夠貼近讀者,形成更廣泛的傳播。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認為,漫畫的突出優勢就是能夠將複雜深奧或晦澀的道理或國際形勢以易於引人關注和容易理解的方式,在民眾中傳播。當前,西方主導的敘事體系與中國真實面貌存在很大偏差。在這種語境下,漫畫憑借其天然的“平民性”、強烈的視覺衝擊和詼諧幽默的共情,成為突破輿論壁壘的重要手段。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朔提出歐美的主流媒體,如法國《世界報》已將漫畫作為日常傳播的標配,其承載的信息量已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文字沒有圖片直接,圖片又沒有漫畫豐富,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選擇漫畫這種形式的原因。此外,在跨文化交流中嘗試以漫畫為媒,找到可以互相欣賞、借鑒的地方,進而達成相互理解,可以為面對現實問題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委員、杭州師範大學動漫系主任李保傳認為,漫畫從產生之初就已經具備了表達中國立場、傳遞中國聲音的功能。比如《射豬斬羊圖》《時局圖》,華君武創作的《磨好刀再殺》等,都起到了“一幅漫畫可抵百萬兵”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