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達1085萬架,智算規模達788EFLOPS,全國算力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記者從8月22日至24日舉行的2025中國算力大會上獲悉,我國算力產業正邁向高質量、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持續推動算力網絡“點、鏈、網、面”體系化高質量發展。其中,將推動完善算力布局政策體系,引導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設施;加快突破GPU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擴大基礎共性技術供給;面向教育、醫療、能源等重點行業,開展算力賦能專項行動。
持續優化算力資源供給
“十四五”期間,我國算力產業發展迅速,基礎設施規模和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FP16半精度),幹線400G端口數量增至14060個,存力總規模超過1680EB。
“國家正按照‘點、鏈、網、面’體系化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工作,通過推動優化算力布局、強化技術協同創新、適度超前建設網絡設施、豐富算力應用場景,持續提升算網綜合供給能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表示,下一步,將有序引導算力設施建設,切實提升算力資源供給質量。推動完善算力布局政策體系,優化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引導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設施,持續開展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建設。
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速演進,對智能算力、數據基礎設施等提出更高的需求。業內預計,2025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增長將超過40%。
不少與會企業正在加快布局。華為公司副總裁周躍峰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數據基礎設施可以更好地支撐上層的大模型與智能體的協同。建議在城市、行業、企業建設先進數據基礎設施,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更好地支撐人工智能發展。“我們將堅持開源、開放的原則,與各方加強合作,打造先進數據基礎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