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算力互聯互通
算力產業也面臨算力監測效率不高、算力供需信息不全、算力分配缺乏全局規劃、算力生態協同不足等挑戰。
今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建立較為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標識和規則體系;到2028年,基本實現全國公共算力標準化互聯,逐步形成具備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的算力互聯網。
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算力平台正式完成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10個省區市分平台接入工作,實現“平台、主體、資源、生態、場景”全面貫通。
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中國算力平台運營層註冊企業用戶超1000家,入駐算力服務商逾100家,上架優質算力產品110餘項,接入主流基礎大模型和垂類模型90餘個,為1000餘名開發者提供了多源多元的在線調用服務,累計沉澱數十億條算力監測大數據。
據悉,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推動實施城域“毫秒用算”專項行動,加快建設中國算力平台。此外,中國算力平台將持續擴容,通過豐富算力產品矩陣、優化算力交易流程、推動算力資源聚合、完善算力產業生態等舉措,進一步提升智算資源供給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