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網評:讓港青觸摸抗戰歷史溫度
來源:大公報 作者:朱鼎健(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8月21日,香港、澳門特區在內地設立的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揭牌,這為港澳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事業翻開了嶄新篇章。此舉對港澳發展、對國家未來意義重大。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的關鍵根基。紀念館內詳實的檔案、珍貴的文物,以及諸多承載歷史的圖片,都能成為港澳青少年與祖國歷史對話的窗口,讓他們真切觸摸到那段血與火交織的歲月,明白香港、澳門與祖國休戚與共的命運連結,感悟“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下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的價值所在。
對於港澳青少年,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與家國情懷塑造,是他們建立文化自信的必要前提。港澳地區擁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這讓青少年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內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則是以史為基,築牢港澳青年的愛國之魂。當港澳青少年走進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先輩們的奮鬥事跡中,他們能找到中華民族精神根脈,以民族自豪為底氣,勇敢地參與全球競爭。
回望過去,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奮鬥進程中,香港和香港同胞從未缺席。香港在抗戰過程中一直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在烏蛟騰村的抗日英烈紀念碑前,鐫刻著1942年被日軍殘忍殺害的19位村民的名字,他們因掩護東江縱隊戰士而壯烈犧牲;在西環卑利街,曾是抗戰時期地下工作者傳遞情報的秘密據點,如今仍能觸摸到當年隱蔽鬥爭的痕跡;青山公路旁的“英烈千古”牌坊,見證著港九獨立大隊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的崢嶸歲月。這些散布在城市角落的歷史坐標,是香港與祖國共赴國難的鮮活見證。香港不僅修復香港保衛戰遺址、活化東江縱隊紀念館,還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舉辦香港社會各界大型抗戰歷史展覽等活動。越來越多人清晰地看到,香港的命運始終與祖國緊密相連,衹有國家強盛,香港才能安定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