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遠征軍遺骸歸國 英烈終安息
http://www.crntt.hk   2025-08-25 11:55:38
位於雲南騰沖的國殤墓園裡,整齊排列著3346座墓碑,安葬著中國遠征軍將士和19名盟軍官兵。(圖片來源:大公報)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八莫戰役中,敵我傷亡比例是十比一,莫茂克戰役中,我傷亡官長兩人,士兵六人。在八莫近郊的戰役中,我陣亡的軍官有連長倪希你,排長楊愛民、董玉坤、範守勤、王述禹、潘金石。”這是一段摘自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大公報戰地記者呂德潤發自八莫、原載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七日《大公報》的報導內容。當年,呂德潤被稱為“中國遠征軍真正的前鋒”,永遠乘坐最前方戰車採訪,甚至乘坐B-25轟炸機直擊盟軍轟炸日軍。

  在抗戰勝利八十年後的今天,雲南騰沖國殤墓園里,一塊從緬北八莫尋回來的殘破墓碑靜靜矗立在蒼鬆翠竹之下,地宮里安放著一部分從緬甸遷回來的遠征軍遺骸……“戰鬥中,他們喊著回家!回家!近年來我們終於把他們迎回家,當他們的遺骸踏入國門那一刻,心里是感動,更是崇敬!”滇西抗戰紀念館副館長伯紹海在刻滿遠征軍名錄的紀念碑前說。/大公報記者 譚旻煦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中國戰區是盟軍的重要戰區之一。1942年1月,反法西斯同盟國宣布,盟軍建立了中國戰區,揭開了中國軍隊與盟軍協同作戰的序幕。

  此時,中國抗戰正處於危難時刻,沿海城市均被日軍侵占,唯一可以接受外援的國際通道,就是從緬甸港口仰光經緬甸北部到達雲南昆明的滇緬公路,為保衛這條道路,中國政府組成了中國遠征軍,1942年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失利後,部分部隊撤至印度(改編為中國駐印軍),部分退回滇西。日軍占據緬北及滇西部分地區,切斷了滇緬公路這一重要國際補給線。

  為再次打通國際通道,配合盟軍在緬甸的整體反攻,1943年10月開始,中國駐印軍從印度開始向緬北發起反攻,1945年1月與滇西遠征軍在緬甸芒友會師。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自此貫通,極大的配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大反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