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在黑龍江省佳木斯氣象衛星地面站,陽光灑在“蛋殼”狀的球體建築上,衛星接收天線正緩緩轉動,工作人員盯著電腦屏幕開展數據接收。
“當衛星經過上空,天線會提前鎖定信號,接收的風雲衛星數據第一時間上傳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為氣象預報預測、農業生產、防災減災等提供數據支撐。”該站副站長楊艶龍說。
在佳木斯市前進區南崗村,佳木斯馭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施工現場一片繁忙。61畝園區內,工人正加緊建設道路、護欄等配套設施。“今年計劃完成4套衛星地面站的安裝工作。”公司運維站站長範新知說。
陝西星邑空間技術有限公司也將在佳木斯市境內建設新的項目。公司副總經理程武衛介紹,公司在撫遠市的衛星地面測控站一期項目接近尾聲,正推進二期規劃,將投資1.2億元建設占地60畝的二期地面站,建成後將顯著提升東北地區商業航天測控服務能力。
衛星產業不斷壯大,得益於佳木斯市獨特的地理優勢。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屆佳木斯衛星產業發展大會上,佳木斯市市長王鐵介紹,佳木斯市與新疆喀什、海南三亞構成“空間大三角”,且晴朗少雲、地勢平坦、仰角開闊、電磁環境乾淨,相較國內其他點位能接收更多數據量,利於衛星測控企業開展業務。
隨著多個衛星項目在佳木斯市落地,產業集群逐漸形成,對企業的吸引力持續增強。株洲太空星際衛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孫承志說,他們將在佳木斯建設數據中心和二級運控中心,屆時接收的數據可在本地完成標準數據生產和高級產品按需生產,大幅降低網絡傳輸成本。“建設二級運控中心後,本地數據需求能從佳木斯站直接上星,從原來的‘有什麼吃什麼’到實現‘直接點菜’。”
在孫承志看來,雙方合作前景廣闊。“我們可開展氣象遙感數據綜合應用,圍繞農林場景打造示範基地。尤其佳木斯市地處的三江平原是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我們能針對農業需求開發產品,在北斗導航、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等方面示範應用,進而推廣到東北地區乃至全國。”
深耕佳木斯市場20多年的南方測繪集團,正加速融入衛星產業生態。“此前業務以測繪裝備為核心,我們希望與佳木斯市合作,以精密測量、精準定位、時空信息服務為基礎,挖掘衛星數據價值,建設面向測繪的遙感數據中心,參與國家重大項目示範應用。”集團常務副總裁繆小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