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政公署偵破一宗懷疑詐騙社會福利署長者社區券津貼的案件。(圖片來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廉政公署偵破一宗懷疑詐騙社會福利署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簡稱“社區券”)津貼的案件,拘捕兩男三女,年齡介乎27至57歲。案件主腦為一名註冊護士及一名註冊職業治療師,二人各自經營私營護理機構,涉嫌拉攏長者家人,協助長者申請社區券並在涉案機構使用,卻未提供上門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還向社署提交不實服務紀錄,獲得津貼後由相關機構與長者家人攤分。
主腦為護士和職業治療師
廉署指出,兩間護理機構涉案期間,每月為約20至200名長者提供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獲發津貼約1800萬元。其中部分津貼對應真實服務,部分存在虛假成分,具體涉案個案及金額仍在調查中。
廉政公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鄒佩均表示,兩名主腦自前年開始合作,初期由其中一人經營機構並申請成為社區券計劃認可服務單位。他們利用醫護身份接觸市民,拉攏長者家人協助長者申請社區券,並以“可安排家屬擔任服務提供者”為誘,哄騙家屬參與勾當。
調查顯示,申請人均符合社區券資格且有護理需求,但涉案機構與家屬私下約定,表面上由機構派員提供服務,實際並未上門,其後由護理機構及申請人的家人攤分津貼。為讓家屬認為分賬合理,涉案機構還設“速成培訓班”,雇用家屬作掛名員工,使其成為長者的掛名服務提供者。
調查發現多種違規行為,包括部分申請人子女有正職,無法在日間提供照顧;涉案人哄騙長者預先在空白服務時數紀錄表簽名,或在紀錄表上虛報服務提供者名字;存在“有上門卻未做足”、虛報服務時數的情況,例如同一人同一時段照顧不同長者,或短時間內跨港島與新界提供服務。
或採取更多執法行動
事件始於2023年中,被捕人均非長者家屬。目前調查仍在進行,實際涉事個案和金額有待進一步核實。廉署表示,發現有市民受唆擺參與,將與律政司研究是否採取更多執法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