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據中國網報導,7月3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60多個貿易夥伴實施新的“對等關稅”,稅率區間10%至41%,於2025年8月7日起全面生效。這標誌著此前暫緩執行的“對等關稅”全面落地,將顯著威脅美國經濟,進而影響一年後的中期選舉。
關稅增加滯脹風險,美國經濟衰退苗頭已顯現。8月1日,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7月新增非農就業崗位7.3萬個,遠低於市場預期。5月、6月,非農就業合計下修25.8萬,幅度近90%,市場一片嘩然。二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年率增長3%,但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關稅導致進口大幅降低,反映經濟內生動力的個人消費支出和國內私人投資已連續四個季度回落,對二季度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1%。6月的勞動參與率下行至62.3%,或表明永久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數增加。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7月議息會議後的發布會上承認,美國經濟正在走軟。穆迪首席經濟學家贊迪也警告,美國經濟處於衰退邊緣,就業乏力、消費疲軟叠加通脹上行,美國經濟滯脹風險陡增。
更高的通脹還在路上。“對等關稅”落地可能只是“新關稅戰”的起點。特朗普上台後即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引用“232條款”對鋼鋁、銅、汽車和零部件、商用飛機和噴氣發動機、木材、藥物、半導體、關鍵礦物等諸多產業發起調查。8月5日,特朗普表示美國將首先對進口藥品徵收“小額關稅”,並在一年左右提高稅率至250%。8月6日,特朗普又威脅將對半導體徵收100%關稅。這些動向表明,全面“對等關稅”只是特朗普關稅“組合拳”的第一招,針對各行業的關稅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新一輪“關稅戰”的主要工具,繼續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引發持續性通脹壓力。
美國市場吸引力將持續下降。7月31日的行政令還規定,美國將對被認定為“轉運”的產品額外徵收40%的關稅。此外,美國還要求越南減少使用來自中國的材料和零部件,減少在該國組裝的設備中使用中國技術。美國與印尼的協議規定,印尼不得進口所謂“強迫勞動”產品、需配合美國應對“全球鋼鐵產能過剩”、打擊逃稅。美歐貿易協議中雙方同意在投資審查、出口管制和逃稅方面開展合作,打擊“搭便車者”。此類“毒丸條款”將大幅提高各國監管成本、加重企業負擔,激化各國對美不滿,降低美國市場吸引力。未來,各國或主動開辟新市場,擺脫對美依賴,引發全球貿易格局重塑、美國企業生產成本上升,最終損害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