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突破6000萬人,但仍面臨總量不足、結構失衡問題
“白領”和“藍領”,年輕人該如何擇業
202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1222萬人,創歷史新高;同時,部分行業經營承壓,“白領”崗位數量增長趨緩甚至萎縮。調整職業路徑,投身技能型“藍領”工作,成為一部分年輕人應對現實的務實之舉。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穩就業政策密集發力:舉辦招聘活動、加強就業指導、拓寬基層崗位、扶持創新創業……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相信隨著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崗位供給會逐步改善。
拉遠看,經濟周期與任何一代人都不可能完全同頻,只要不放棄、不躺平,總能迎來轉機。
沒當“白領”絕非“降格”,如今的“藍領”職業早已打破刻板印象,展現出新魅力。
新型工業化浪潮呼喚“智”“技”融合的頂尖工匠。我國正從製造大國加速邁向製造強國,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新技術產業化應用加快,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顯著增加。高學歷人才不斷加入,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大學生詹兆君入職聯想合肥生產基地,從一線操作員幹起,逐漸成長為技術骨幹,薪資超過了很多同齡“白領”。放眼全國,越來越多的“詹兆君”正以精湛技藝和創新智慧,為夯實我國工業體系的質量基石作出貢獻。
消費升級也需要知識型服務人才。服務行業正朝高品質、個性化、體驗式方向躍升,從業者不僅要有專業技能,還要有文化底蘊、審美素養和溝通智慧。鄭州師範學院家政專業學生在校學習茶藝與插花等知識,畢業生早早便被錄用;上海某高端養老機構引入具備心理學、營養學背景的本科畢業生擔任“健康管家”,顯著提升了服務滿意度。當前,高端家政、定制旅遊等新興領域,驅動著服務業的理念革新與業態升級,成為高技能人才施展才華的新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