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常備蚊怕水 生活如常
大公報記者昨晚在利東邨所見,有居民仍身穿短袖衫、背心與短褲,有居民在樓下公園捉棋,亦有居民如常在飯後帶寵物外出散步。居民李小姐說,邨內的蚊子不多。有居民說,平時蚊子不是特別多,基本不會被叮,雨後蚊子會多一點,會常備蚊怕水防蚊。
在青衣曉峰園,有居民說不是太擔心,因為屋苑有定期安排滅蟲公司滅蚊;亦有居民說,屋苑近山多樹木雜草,有較多蚊蟲,住所窗戶已加裝蚊網,將會點蚊香及加強屋內清潔防蚊。
大公報記者翻查食環署最新蚊患指數顯示,利東邨所在的香港仔及鴨脷洲,7月誘蚊器指數為3.8%,在全港64個監察地區中,屬於偏低水平,即白紋伊蚊分布並不廣泛。曉峰園所在的青衣北,7月誘蚊器指數為15.5%,即白紋伊蚊分布頗為廣泛,但未到20%的警戒水平。
本港今年累計錄得四宗基孔肯雅熱個案,均屬輸入個案。有市民表示,平日會帶備蚊怕水出門,認為本地爆發孔肯雅熱個案的風險不大,相信相關部門會做好防控措施,防止基孔肯雅熱在本地傳播。
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而病征亦較登革熱輕微,大部分病人可以自行痊愈。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提醒,市民如從受蚊傳疾病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並密切監察自身健康狀況,留意發燒、關節痛或皮疹等症狀。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切勿自行用藥,尤其是阿司匹林或非類固醇消炎藥,例如布洛芬,可能引起嚴重副作用,例如增加出血風險;兒童亦不應服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藥物,以防引致嚴重及可致命的並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