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本港連續兩日沒有新增基孔肯雅熱個案,傳病媒介疾病科學委員會最新評估認為,本港再出現輸入個案的風險相當高,並有引致本地傳播的潛在風險。衛生防護中心在各個口岸加強基孔肯雅熱宣傳教育,並為抵港人士進行體溫篩查。
食環署最新公布的各區誘蚊器指數顯示,馬灣蚊患指數已達警戒水平,日前確診基孔肯雅熱患者居住的藍田及秀茂坪地區,蚊患指數接近警戒水平。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應更頻密公布蚊患數字,並立即全城滅蚊。
本港今年累計錄得一宗基孔肯雅熱個案,屬輸入個案,未有錄得本地個案。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的傳病媒介疾病科學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檢視基孔肯雅熱近期的流行病學資料及本港的相應防控策略。科學委員會表示,由於在夏季期間氣溫及雨量上升,本港蚊患情況可能會加劇,加上市民在暑假會較頻繁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地區,因此再出現輸入個案的風險相當高,並有引致本地傳播的潛在風險。
啟德北元朗等多區蚊患指數高
委員會認同政府持續相應防控措施,包括透過粵港澳三地傳染病通報機制,以瞭解基孔肯雅熱的最新情況;提升本地檢測能力;重點關注高風險地點作跟進,及探討控制蚊患方法的最新發展等等。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港口衛生科人員昨日聯同港鐵人員到港鐵落馬洲站及附近範圍視察,並建議防控蚊患措施;亦會為抵港人士進行體溫篩查,為發燒或出現相關病征的旅客進行健康評估,並在有需要時轉介他們到醫院作出跟進。中心亦會與航空公司和旅遊業界等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適時更新疾病資訊和健康建議。
基孔肯雅熱主要經伊蚊傳播,食環署在社區共選定64個監察地區,監察誘蚊器指數。七月第一周數據顯示,市區的啟德北、藍田及秀茂坪、將軍澳北和馬灣,都超過20%的警戒水平。食環署最新的數據顯示,馬灣的誘蚊器指數達到24.4%,達到第三級別,即白紋伊蚊分布廣泛;藍田及秀茂坪、元朗市中心、葵湧等地的蚊患指數亦較高。 |